第三十三章 皇上的密函(1/3)
在汝城那个小院的屋子里,清则与薛太师上座,古叔与清漪分坐两边,在南竹被派在院中捧着脸数云彩,也便是守门。
“请太师与古叔过来,是因为有些话在军营中说可能不方便,”清则道明为何大费周折将两位老人家从军营请来,而薛太师与古叔都了解清则的性格,静静等着他的下文,“汝城一战虽然我们打败掖奎,可他性子一向暴躁,有仇必报,想必已经在谋划对我们的反攻。”
“我也考虑到这一点,已经跟几位副将商量了更替防卫的事,汝城一战我军伤亡也不少,战士们前段日子东躲西藏的也耗费了不少体力,需要修正,所以此时不宜行军。”
“古叔说得有理,我也是如此打算。”清则接着说:“其实掖奎不是我最为担心的,毕竟我们尚且需要休整,他再快也要过个几日。”
薛太师是个聪明人,清则说了这么多却迟迟没有说到点子上,这屋子里除了自己都是他的人,怕是对自己还是有几分防备,其实他对清则要将的话也有几分猜测,便主动问了一句挑明了:“不知二殿下担心的可是内患?”
清则点点头,他看了一眼薛太师,“大人可察觉最近一次来的粮草明显少了还迟了两日。我昨日就去汝城粮仓转了一圈,救济百姓之后粮食所剩的也不多,若是这粮草日后再有一些耽误甚至偏差,这将士们的温饱便会成了问题。”
“这外敌我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打,打不过拼死都是可以的,可这自己人内讧,只会让敌人看了笑话钻了空子,最后往往都是两败俱伤。”古叔补了一句,暗中也在观察薛太师的脸色,薛太师一直以来在朝廷是中立的角色,他们都不敢妄言。
而薛太师抚着自己的白胡子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也没有开口。
清漪站起了身子,对着薛太师鞠了一躬,“粮草之事,还要倚仗薛太师了。”古叔凝眉不知道清漪为何突然出此言,而清则眉间抽动过一丝,随即依旧还是方才平静的神情。
薛老师抬头将目光放在面前这个丫头身上,之间清漪从袖间取出一封信,“不是民女所托,而是皇上。这是皇上密函,请薛太师亲启。”
薛太师一听是皇上密函,即可上前取了过来,密函封口有红蜡,应该还未拆开过,怕是连清漪都不知道这心中是何内容,古叔侧了侧脖子,却也只看得到白纸上错落有致的黑字,清则一副并不关心的样子,静静的等着。
薛太师眼珠子上下翻着,不一会便像是看完了,“皇上这老狐狸!”
此话倒是语出惊人,古叔干咳几声当是没听见,清漪倒觉得薛太师这比喻甚是恰当,在皇上身侧一月,她便深有体会。
“薛太师,父皇信中有何明示?”
薛太师将密函递给清则,感叹一声,“看来老夫这把老骨头又要受颠簸之苦了。”
“方槐?”清则看着密函中提到的名字,有些不解,因为这密函中根本未提到粮草之事,像是一般拉家常的书信,唯有这个名字有些奇怪。
“难怪皇上敢让一个丫头带着密函就来了,这密函若是别人看了怕是也看不出个什么来,”薛太师所以说皇帝是个老狐狸,这天下能一眼看穿这信的也怕只有他,“这个方槐是我早年的门生,他前段日子因为主战,被皇上由永州刺史贬为了涡城县令。”
“涡城?”清则觉得很是熟悉的地名,他转身看向身后的地图,“原来是那里,父皇应该是有意将方槐贬到涡城的。”当时主战派与主和派闹得真是厉害,为了麻痹主和派,皇上将主战的方槐贬到这不知名的小城,但实则还有另一用处。
清漪看轻则的样子怕是明白了些什么,而自己却丝毫没听懂,古叔反应慢了些,但看着地图也大底明白了,他小声解释给清漪听:“这涡城临苏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涡城的邻城齐川,那可是临苏三大粮仓之一啊,可惜那里早点被匪寇所占,朝中对那里也早已睁只眼闭只眼了。”
薛太师接着古叔后面补了句:“我那门生早年是武将出生,朝廷决定修生养息才弃武从文的,他被皇上贬去涡城心中本就有气,定会拿那些匪寇出气的。”
这或许就是那么多主战的人中,皇帝偏偏下放方槐的用意,谁会想到皇帝连官员的脾气性格都算计在内。
“我这门生脾气虽冲,但当年是老夫出钱葬了他爹娘,所以老夫的话还是听几分的。我即日出发。亲自去一趟涡城便是。”薛太师也是个干脆之人,说话间就要出门去准备。
“太师且慢,”清则拦了拦,“我觉得太师此时去还不太妥当,一来粮草之事只是你我猜测,太师去涡城必定会引起不轨之人猜忌,若是借题发挥反咬一口,那我们则变成了蓄意征集军饷,意图不轨了。”
“还是二殿下心思缜密。”薛太师反问,“那依二殿下看,如今怎么做最为妥当呢?”
“涡城那便还是应该有人去通个信,以便提前做个准备,但去的人选不能是太过招摇之人,也要是信得过之人,这便成了问题。”清则也有些犯难,想必他身边但凡有些本事的早就被盯上了。
“不如我去一趟!”清漪主动请缨。
“不可,姑娘入宫这几月,老夫都略有耳闻,这送信之事万万使不得,再者说,老夫就算能效仿皇上写个隐晦的密函,那方槐粗人一个,未必能看得懂。”
正当众人在苦思冥想人选之事,屋外传来一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