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大果粒(2/3)
和他或她一起重返家乡、寻根问祖,追寻历史脉络中的个人家族史。因为收视成绩喜人,这档节目持续制作至今,最近正在播出第14季。同样因为收视喜人,陆续有外国电视人赴英取经,取得授权翻拍本国版本,其中就有综艺节目收视率惨遭地方台吊打,意欲振作一番的央婶。2013年,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团队开始筹备制作中文版《客从何处来》,8集纪录片在次年播出,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评价。
看到第一季取得成功,制作团队再接再厉,邀请六位文娱明星制作第二季。鉴于第一季里的历史祖先太过久远难免有所隔膜,他们把寻访的目标改到爷爷辈,希望能够带给嘉宾和观众更多的感情共鸣。却没想到虎头蛇尾,最终停播收场。
“你不说我都忘了,好像剩下两集后来一直没播?”
“的确没播,”张娉神情颇为遗憾,“其实我也一样,要不是主讲老师提起,同样想不起来还有这档节目。”
方俊淇脑筋一转,明白了那位老师提起这档节目的初衷,“对了,他说没说具体原因?”
“没说,”张娉摇摇头,“但他却着重分析了第二季改版的台前幕后。”
“说起来节目组其实也没办法,像易教授、陈导、马馆长这样出身名门有家谱传承的人总是少数,嘉宾没有那么多祖宗故事可说,就只好大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故事,然后就这样了。”
方俊淇摇摇头,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嘿!”
“也不全是那方面的原因,”意识到气氛有些沉重,张娉出言解释道:“15年是明星综艺的最后辉煌。16年风向就变了,电视台的公益属性被着力强调,综艺节目要求全民参与、科学向上,‘客从’虽然有着浓厚的文化属性,却还需要明星身份吸引关注,没法顺应时代改谈‘素人家族史’,被放弃也是必然的。”
看他还是脸色臭臭,张聘决定换个话题,手指大厅柱子上正在播放美食纪录片的电视机,笑着说道:“你刚才有句话说错了,蜜蜂台其实有自己的原创新闻栏目。”
扭头看了眼电视屏幕上醒目的蓝色蜜蜂台标,方俊淇问道:“有嘛?我怎么没见过?”
“有的,”张娉点点头,“是档名叫‘蜜蜂周报’的周播节目,你没看到可能是时间不凑巧。”
“周播?都什么年代了?还玩周播?这是新闻又不是电视剧和综艺!”
“没办法,”女孩笑着咧嘴,“这是企业电视台的通病,蜜蜂自己的新闻太单一,不是新品发布新规执行,就是领**和职工的各种日常,要是日播很容易让人感到枯燥厌烦。与其人云亦云,用国内国际新闻凑时间,不如直接转播央婶和鹭岛台的新闻节目,还能省下外派记者的工资开销。”
想到昨晚偶然看到的,蜜蜂台转播的央婶“晚间新闻”,淇哥忍不住笑了,“转播新闻有人看么?大黑边、大颗粒,就不怕看瞎眼吗?”
作为全国首个4k直播的有线电视频道,蜜蜂台的输出画面是3840x2160像素的电视4k,可等到早上7点30、中午12点、傍晚19点、晚上22点这四个时间点到来,电视画面都会模糊一片,只剩台标和两侧黑边是清晰锐利的。
究其原因,却是因为这些时段被用来转播鹭岛台和央婶的王牌新闻栏目。
央婶有高清卫视频道,鹭岛台还没有,蜜蜂台对两家一视同仁,只转播720x576的标清信号,将其拉伸十几倍放大后塞进自家频道。因为画幅比例问题,两边出现“能停航母”的大黑边,而且画面质量惨不忍睹,满屏都是棱角分明的大颗粒。
张娉低头浅笑,“呵,不过是模糊了些,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再说了,小区那边也有接入本地有线网,想看高清可以自己换台。”
方俊淇语气上扬:“嘿!爱看看不看换台,收视率还要不要了?”
张娉努努嘴,“又没有广告,要收视率做什么?”
看着满脸愕然的男友,张娉展颜一笑:“开个玩笑啦!别当真。”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为了测试插值放大算法,”手指旁边的大电视,“蜂园及周边员工小区的公共电视都是大尺寸4k电视,从开门到关门,全天不间断播放蜜蜂台的4k超清节目。只有转播新闻时才会猛然变成标清。”
“实际上,也不是每天都是大果粒,隔段时间就会换成带插值放大的版本,测试过后又会换成无插值版本。”
“这么折腾?一点点优化改进、迭代更新不好么?”
“可能是为了方便收集反馈吧,要是逐渐改进,越到后面观众的感受越不明显。和无插值版本比较,就没有这个问题。”
冲着电视上方的蓝蜜蜂挂饰努努嘴,“它的眼睛就是摄像头,观众的什么时候不感兴趣、什么时候厌烦皱眉、什么时候聚精会神都能记录下来,经过专门人员研究分析,能够找到最适合观众口味的放大算法。”
“噫!”淇哥配合地抖了抖,“这不是偷拍嘛?”
“你才知道?食堂门口就有‘进入视频监控区域,请注意言行’的警示牌啊。”
看他一脸狗呆表情,张聘无所谓地摆摆手,继续卖弄下午刚听到的东西:“放心啦!蜜蜂的监控系统采用ai过滤机制,没有专职的监控员,除非旁边坐了个小偷,不然没人会看到你的脸。”
“这个也是台里老师说的?”
“嗯嗯,”张娉笑着点头。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