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东海之上(1/3)
东海茫茫,白云朵朵,一架飞机孤独前行。
机舱里面,刘海洋走出洗手间,神色如常回到自己位置。
不等看过来的马竞开口,他便抢先致歉道:“让大家看笑话了。”
200分钟航程不长也不短,刘海洋随手打开机载视频打发时间,接着就看到了最近颇为火热的《月是故乡明》。想着这部影片标榜的还原历史风貌,他便带着好奇点击进去。等到影片播放完毕,眼泪汪汪的老刘第一时间跑进了卫生间。
“没什么,”后者摇头笑笑:“我也因为这个哭过,而且是三次。”
“谢了。我没事,不用编数字安慰我。”
“骗你做什么?”马竞果断摇头否认,接着主动问道:“现在可以说下感受么?”
“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电影的信息量超级大,很多地方和我的印象不太相符,要好一会儿才能反应过来。”
马竞歪头看他:“比如说?”
“最明显,就是影片开始的体检画面,华工居然比欧洲佬个子还高,还都留着大辫子,就让我奇怪了好一会儿。后来看到地名,发现挑选的华工都是鲁省大汉才恍然大悟,辫子的问题,也是后面听到袁世凯和张勋的名字才想通。”
1915年底,大总统袁世凯被“拥立”为皇帝,准备在第二年改元称帝。然而如此倒行逆施很快败坏了他的声望,直至半年后死掉,袁世凯都没能正式登基称孤道寡。
同为前清大将,张勋本来支持袁世凯称帝,后来袁世凯死掉了,他便率兵撵走接掌大权的黎元洪,把12岁的废帝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
这两件事,便是近代史教科书里必然提及的“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
“这很正常啊,”马竞笑着摆摆手,“虽然英法两国许诺的安家费还有薪酬都是欧洲最低水平,但是相对于民国还是高薪,虽然要远赴海外,还是能吸引很多人过去报名。北方本来就盛产高人,体格不佳的又被淘汰掉了,剩下那些当然显得强壮高大。”
“至于辫子,那时清朝灭亡才过去4年,上面的军阀和政客忙着争权夺利,没人关心推广新发型新服装的事情,民间延续习惯也很正常。当然,老百姓,尤其是这些青壮年可没有什么传统卫道士,欧洲雇主说要剪辫子也就剪了。”
“嘿!你是说王国维么?”
王国维是清末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多有建树。然而令人错愕的是,他在50岁突然跑去颐和园投池自尽,给后人留下了绵延至今的悬疑。有人说他是因为溥仪被废,所以“主辱臣死”;有人说他是为了“殉道”,给没落的国学陪葬。
“不是,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卫道士,却不是传统卫道士。”
“有区别么?”
“当然有,不过和本片无关,”马竞摇头,把话题拉了回来,“还有呢?还有什么地方觉得奇怪,今天专门给你答疑!”
“那就拜托马老师了,”刘海洋翻着白眼说道:“还真有不少问题。要说穷苦农民跑去欧洲也就罢了,怎么影片里还有很多知识分子?他们都很闲么?”
“真正的穷苦农民其实很难当上华工。一来越穷越闭塞,收到消息比别人晚,也不一定有路费去招募点;二来就算去了那边,体格太过瘦弱也会被刷下来。至于知识分子出现在里面,既有法英雇主加价招募翻译和技术人员的原因,也有睁眼看世界想要去师夷长技的原因。”
说到这里,马竞忍不住长叹口气:“集体体检、记录训练、剪辫子、穿制服,从这个角度讲,组织华工赴欧确实起到了教育规训产业工人的作用,可惜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等这批赴欧华工好不容易回国,看到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糟糕局面,他们在英美军工厂学到的那些技术没有设备也都变成了鸡肋,最后还是散入民间重归平凡。”
“军阀嘛,”老刘嘿嘿一笑:“要得都是即战力。当然懒得发展自己的军工和工业体系,而且也没那个时间和能力。”
“确实,”马竞笑着点头,招来空姐给两人续了饮料。
等私人空乘离开,刘海洋接着说道:“要说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除了暗搓搓煽情催泪,就是随时随地都要损一下国内的军阀还有傲慢的英国佬。这应该都是出自你的授意吧?”
“军阀的落后性无可置疑无需重新评价,至于英国佬的作为也是他们自己记录的。”
刘海洋眼前一亮,马上接话道:“不一样好嘛,你们片子里老是强调法国对华工的待遇比英国好,管理宽松,死了还给树碑,怎么不说法国大部分都是战区,哪像英国几乎都是后方?英国没有华工墓地,其实也是华工死亡率的证明。”
“说得好!”面对指摘,马竞却是笑着轻拍两下:“你真的可以下,转型去写文章运营自媒体。”
迎着对方有些羞恼的目光,他接着说道:“这个推理明显不够全面。没有华工墓地,既可能是死得少,也可能是潦草掩埋不进墓地,还可能是华工没去英国。”
“实际上,那9.6万英国华工的工作地点同样在法国,不过是英军辖区。比起在后方生产炮弹,英国佬更想有人在前方挖炮弹。”
愣了一下,刘海洋终于想到反驳的说辞:“就算英军是黑的不用专门抹黑,你们也有美化华工,这个总得承认吧?”
“这是肯定的,”马竞坦然承认:“黑白影像无法保存真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