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南瓜(2/3)
见一群浑身血迹脏污的“僵尸”正蹒跚着朝摄制者走来。在马竞临时打开的弹幕评论上,可以看到当时围观群众们刷的最多的是“套路太烂,差评”、“演技浮夸,差评”、“差评10086”之类,显然都以为这是他们“蛋哥”导演的戏码,一切只是套路表演。
倒是屏幕里其他乘客的“演技”相当出众,把遇到僵尸的犹豫、好奇、害怕、惊恐以及惊慌演绎的相当到位,得到不少弹幕的支持。三蛋大约也是注意到了评论,连忙大声解释道:“这真的不是我安排的!那些玩cos的我都不认识的说!”
好吧,隔着脸上厚厚的灰粉,他要是能够认出人来才叫做怪事呢。
就像三蛋在一开始说的那样,他知道10月31日是万圣前夜,特地晚上出来做直播就是想要寻找那些过万圣节、变装出行的人,真正看到以后自然不容易被他们吓到,就像清楚4月1日是愚人节,就不容易在这天被人整蛊欺骗一样。
而那些被吓的惊慌失措,躲到一边大喊大叫,以致乱作一团的乘客们,可能都没做好这样的准备,他们的惊恐表现并不是演技而是特殊情境下的真实表现。
然后就是警茶赶到,将一种男女僵尸带走处理的画面。前者同样也注意到了拿着手机在拍拍拍的三蛋同学,把他叫过去训问了一番,好在他们毕竟是大城市警茶,并没有发生抢夺手机制止拍摄的情况。在表明自己不认识那帮人之后,三蛋就被示意可以离开了,然后他就站在外围继续给大家直播。
其实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以前万圣节的时候就有人这么干过。当时同样把其他乘客吓得满车厢乱跑,也为自己赚到了5天的派出所免费食宿待遇,这群被僵尸们应该也能享受到类似福利,为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添上极具意义的一笔。
伸手抓起桌子上的南瓜灯玩具随意摇晃着,马竞撇嘴道:“万圣节毕竟是小孩子玩的,他们都这么大了还玩万圣节,就不嫌自己太老么?”
“噫,我怎么记得去,某人曾经专门在10月31日这天飞纽约,然后拍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合影回来?”汤佳怡却是毫不犹豫戳穿某人严人宽己的伪装。
自从70年代首次举办以来,纽约曼哈顿岛格林威治村(greene)的万圣节大游行越来越火爆,高峰时可以吸引到超过200万游客前往观赏,使得10月31日成为不亚于12月31日的纽约节日。
格林威治村曾经是美国的反文化中心,当时住着很多与主流格格不入的作家和艺术家。不过随着房价上涨,当初那些反主流的先锋艺术家都搬去了更便宜的东村,后来搬进来的是更加大众更有市场的咖啡馆、旧书店、唱片店,文艺范儿虽然得到延续,却从先锋反叛变成了追忆怀旧。
看见老婆摆出要翻旧账的姿势,马竞连忙说道:“其实我当时也就是好奇去看看罢了,后来再去不都带着你么?”
不带老婆去不行啊,那地方可是和旧金山并称基友之家,虽然马竞只是去看传说中200万人共赏的万圣节大游行的,但在某些八卦人士眼中这却是某人出柜的标志,所以马竞后来学了乖,每次都带着汤佳怡。也就这三年因为怀孕带小孩的关系,才没有去成。
末了他又转移话题,晃了晃手上的小灯笼,问道:“老婆大人啊,咱们家晚上要不要也过一下万圣节啊?”
“万圣节在国内没气氛,要是人家没有准备贸然上门岂不是很尴尬?”
就像12月25日圣诞节的重点逐渐转移到24日晚间的圣诞前夕平安夜,并且有力促进了苹果、玫瑰和杜老师的销量一样,11月1日的万圣节(as)也逐渐被前一天的万圣节前夕(halloween)所取代。
特别是在这两个节日发源地以外的亚洲地区,这样张冠李戴的现象尤为严重,很多人甚至把halloween当成了正牌万圣节。
传统上,halloween是小孩子们的节日,这天晚上他们会被家长打扮成妖魔鬼怪的样子,提着南瓜漏刻的鬼怪灯敲开邻居家的房门,说着trickortreat(不给糖便捣蛋)”的“威胁之语”索要糖果。
而他们的要求总能够得到满足,因为那些乐意过万圣节的人会在门口点亮南瓜灯,看到南瓜灯再去敲门,肯定能够得到准备好的糖果。作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万圣节糖果消耗量也间接反映着邻里关系情况,如果这户人家住的不是太过偏远的话。
据说美国人每年在万圣节上花销好几亿美元,这些糖果还有角色扮演道具,把这个节日变成了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消费节日。这两个节日,也因此同样富有东方元素,挂满彩灯和礼物的塑料圣诞树还有那些千奇百怪的角色扮演道具,不是adein(产自内地或港岛)。
马竞手上拿着的几个南瓜灯,就是国内厂商生产销售的,梁老板送它们当成有意思的奇怪灯笼,和正月里玩的那些彩灯没有任何区别。
虽然如梁老板这样的商家,都在有意无意地推广着这些洋节,但是万圣节显然是和感恩节一样有些水土不服,在亚洲基本没有多少存在感,远不如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有知名度。如果不是游戏玩家或者动漫爱好者,通常不会在意这个节日。
只是游戏玩家,特别是网游玩家关心这些“冷门”节日的目的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那进而节日活动,不管是舶来还是传统,只要运营商舍得投放节日资源就是好节。
像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