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节 电影教育造人才(2/2)
翰牛打得火热的吴宸轩接洽,但是吴宸轩这厮节操早就丢在时空隧道里了,见德国人有从英国佬手里抢买卖的意思,也很干脆的派了山东商会中人代表他去和德国人勾搭成奸,莱茵学堂得了山东商会的大笔银子的赞助,自然也得按照吴宸轩的意思培养一些海洋、化工、机电、光学等德国擅长的专业人才。吴宸轩自个掏出五十万两银子的赏格,加上商会孟老大、苗家兄弟、乐家、王家、程家等纷纷跟进,成立了山东商会助学义库,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花样翻新,反正基本上智商正常、勤奋好学的都能不花钱读到大学堂,个别天赋秉异的还能给家里挣钱,关键是不看省籍,这让大江南北的学子纷纷转投山东的各级学堂,恶性的人才虹吸效应,只到几年后的反清革命后才逐渐被各大军阀所意识到,可惜早已晚了三秋了。虽然山东的新式教育蓬勃发展,但是限于师资力量及其有限,短期内还是解决不了人才的缺口。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我灵机一动,想起后世流行一时的远程教育,虽然咱没有路和闭路电视,但是咱不是已经有了胶片电影了吗。于是在几个标准机床的技术工人的半个月的攻关之下,一套包括了8电影放映机和同步留声机以及简易扩音设备的电教系统就搞成了。于是乎,山东大学堂和济南府的中学堂、小学堂一时间成了摄影棚,一节节各种基础课程和技术教育课程都被摄制成电影胶片和胶木唱片,然后日夜赶工拷贝,赶在1802年的春节后新学期开学前,为山东的十府两州送去了一百五十多套电影教育设备,在商会的帮助下,成立了二十七所电影教育学堂,一个个不知疲倦的电影形象替代了诲人不倦的教师,各个府城和一些县城的愿意求学的青少年都有机会通过免费参加电影教育学堂学到新式知识,而且只要能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联考中考取相应的学科合格成绩,就能拿到小学堂、中学堂和技术学堂的毕业*证书。
电影教育学堂没有教师,只有各个商会会员赞助的放映员,教室也是利用商会赞助的一些棚舍,条件简陋的很,但是胜在教育的人多,最多的小学校能同时放映七八部教学片,就有七八百的学生能听课,分成上下午听讲,一个小学招收一千三四百的儿童还是能保障的,基本上山东商会的会员企业职工和城市里的中等家庭都能让孩子去学习,反正有商会企业托底,最不济也能混个差事,总比让孩子在街面上瞎胡闹的合算。吴宸轩为了推波助澜,又和商会的老少爷们一起合计了个方法,对捐资捐校舍开办电影教育学堂的乡绅都以商会的名义送了“兴教义绅”的金匾,不光以后和商会在买卖上能享受优惠,还能得到投资社的指导和信用贷款,很多开明士绅都把捐资兴学当成加入商会的敲门砖,加上家堂的十五六的半大小子加入了商会的企业,半年头上就能往家里搂回十来两的雪花银子,比起他老爹拼死拼活干一年的都多,晚上上夜校还能拿中学堂的证书,到时候俸禄还能翻番,往往县城里有一两家的例子,就会掀起一阵子送子求学的热潮。所以山东除了原来的公学私塾之外,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学堂就遍及了所有十府两州的州城县城,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的一些近郊乡镇也纷纷跟风上了新学堂,大有教育燎原之势。商会和一些非商会的店铺工厂也发现经过新学堂培养过的学生好用得很,很多机器一上手就能通,用点心思就能熟练掌握,废品出的少,活计也细发,虽然给的薪水有点高,但是算下细账还是用新学堂的学生合算。这也成了商会众人一致认可的事实,很多好一点的买卖家已经是没有蓝本子(新学堂毕业证)一切免谈了。
站在山东大学堂的春季入学考试的考场外,看着鱼贯而入的莘莘学子,喜得微服私访的吴宸轩老怀大畅,这厮不禁捻须感慨道:“天下英豪尽入吾瓠中矣。哇哈哈哈!”旁边的孟老大、苗家兄弟和杜子成、肖明峰等一干亲近叹服吴老大的远见卓识、高屋建瓴,不禁齐齐竖起某根手指向他致以亲切的问候。b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