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赐姓(1/2)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赐姓
“皇上,此事不妥。”随着海无影的话音刚刚落下,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便在殿内响起。海无影放眼望去,只见出言反对者并不是当事人杨复恭,而是兵部尚书刘崇望。
“刘爱卿,这是为何?”
杨守立是杨复恭之义子,自然而然就被南衙之人划归到北司阉人阵营中。对于提拔杨守立,刘崇望出言反对,其实是出于下意识的反应,并未深思,停顿片刻后才道:“皇上,杨将军虽然骁勇善战,但已经兼任了御前卫统制,而御前卫需要拱卫大明皇宫,责任重大,臣、臣担心杨将军分身乏术,无暇顾及。依臣之见,倒不如从兵部所辖禁军中抽调一人前往神策军中任职。”
“刘大人,此言差亦。”杨复恭上前一步,即时出声道。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杨复恭的脑海中已经转了好几个念头,与其让兵部之人来担任这个副军使,还不如让于杨守立,毕竟,杨守立乃是自己的义子,自是容易控制。神策军是杨复恭在朝中飞扬跋扈的依仗之一,当然不愿意让属于南衙阵营中的将领插手。
有意思的是,凡是南衙官员赞同的,北司之人便会反对。海无影暗自笑道:“这刘崇望还真是自己的福星,在关键时候屡次抵触杨复恭,而每次的结果却都是自己想要的。”
“杨爱卿,请说。”
“皇上,所谓能者多劳,守立年富力强,身兼数职自是毫无问题。况且,神策军中有两成将士乃是新兵,而守立武功卓绝,自是担任六军统领的最佳人选。”杨复恭寥寥数语便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继而又转向刘崇望,借题发挥道:“刘大人之言似乎心存私心?莫非是看不惯我们神策军的将领?”
“杨大人误会,刘某一心为朝,何来私心?”
“是吗?”杨复恭阴阳怪气地笑了一声,继续道:“依刘大人之言,是杨某心存私心了?”
“杨大人,刘某可没这个意思。”
杨复恭冷哼一声,目光一凛,盯着刘崇望道:“我可听说,你们对于杨某人执掌朝中兵权颇为不满,还在游说皇上,要收回我的兵权,还政于你们南衙,不知刘大人是否也有这般想法?”
面对杨复恭毫不掩饰之言,刘崇望一时语结:“这。。。。。。”
“好了,你们两位不必再说了。”海无影担心两人争论下去,对自己的计划不利,随即打断道:“杨爱卿,既然你没有意见,那朕就宣布了。”
“皇上,请。”
海无影点点头,干咳一声道:“杨守立,杨将军。”
“末将在。”
“朕封你为神策军副军使,领六军统领。”
“谢皇上恩典。”
海无影微微一笑,又对杨复恭道:“杨爱卿,朕记得,在之前的朝会上,杨爱卿你曾经言及,你收养壮士是为了广收人心,更好地辅佐朕,以使我大唐强盛,有这事吧?”
“皇上,臣说过。”
“嗯,朕还记得,你当时还言及,你的义子姓杨还是姓李并不重要,姓氏嘛,只是一个名称。朕近日在想,杨爱卿你有数百养子,这让朕羡慕得很啊。朕之膝下只有两子,且都在襁褓之中,加上我李氏一族人丁渐稀,是以朕也想和杨爱卿一样,以便在出巡之时,可以前呼后拥。今杨守立将军担任御前卫统制已历数月,朕对其深感满意,不知杨爱卿能否割让?”
“这个嘛。。。。。。”杨复恭想了想,有些无奈道:“既然皇上开了金口,臣焉敢不从?”
“好,杨守立将军。”
“末将在。”
“不知你可愿意,从朕李姓?”
“皇上,末将愿意。”
“嗯,杨将军,自现在起,朕便赐你李姓,名顺节。只是朕年岁与你相当,义子之说暂且不提。”
“是,皇上,末将李顺节谢皇上恩典。”杨守立下意识地看了杨复恭一眼,却又掩盖不住被赐予国姓的喜悦,立即改口自称顺节,并跪下谢恩。
赐姓是姓氏的主要来源之一,早在氏族社会的神话传说时代就己经出现了。自秦汉以来,赐姓现象越来越普遍,唐朝及之后的五代时期,赐姓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远远胜过之前的历朝历代。这一历史时期的赐姓制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谓赐姓,即皇帝赐给臣民姓氏,是古代统治者用来维持和加强统治的手段之一。在封建等级社会里,姓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最尊贵的姓当然是皇帝的姓了,被尊为国姓。赐国姓是帝王对臣民的最高精神奖励,只有对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者才能获此殊荣,获赐者将被附入皇室属籍,成为宗室亲贵,属籍有宗正寺管理,并可泽被后代,这是天子对臣下的一种莫大礼遇。
唐五代时期,皇帝对异姓臣民赐以皇族姓氏,或者赐予他姓,用以褒奖功劳,勉励勤能,笼络人心,具有重要的政治内涵。但其与先秦赐姓制度中封建性质不同,只是属于精神奖励的范畴。唐代在直接继承北朝赐姓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发展。不仅赐姓范围广,规模大,而且形式更加复杂,与前代相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唐朝的民族问题十分突出,李唐王朝出于开拓疆上、安抚蕃邦的政治需要,常向内附的少数民族权贵赐姓,从而使赐姓成为唐朝实行的民族羁縻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远的不说,眼下最有实力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家族就是因为被皇帝赐姓而改为李姓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