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对匈奴入侵的军事会议(完)(1/3)
用长城来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做法,并不是大秦帝国或者是先秦时期的几个国家的根本,而是很多主要依靠长城来防御北面边患的朝廷的一个无奈的决定。
就像是汉朝,在汉武帝之前,长城则是成为了抵御匈奴人小规模或者是有一定规模的渗透性掠夺作战的最重要的防御线之一。
而在这一条防御战线上,历史证明了多次攻守之间的矛盾理论的验证。
……
在很多时候而言,面对匈奴人的攻击,守城武器能够使用得上的地方,事实上不多。
历史上的守城防御武器数量众多,很多时候弓弩会成为攻防双方的武器列装重点。
而单独在城防当中的器械,主要有以下几样:
铁撞木:在《武经总要》及《武备志》中都介绍了一种铁撞木,并在“铁撞木及穿环”图说中介绍了它的构造与用法:“铁撞木,木身铁首,其首六铁锋,锋大三指,长尺余,锋尖为逆须。其窍贯铁索。凡木驴(一种攻城器械)逼城,即自城上以辘轳(实为绞车)绞铁撞木下而断之,皮革皆坏,乃下燕尾炬烧之。”
从这段记载分析,可知铁撞木的功用在于专以击毁攻方的攻城器械。其首应有尖利的铁锋,也很重,足以击毁攻城时掩护敌兵的“木驴”。
狼牙拍:《武备志?器式》:“狼牙拍,用榆槐木枋造,长五尺,阔四尺五寸,厚三寸。以狼牙铁钉数百个,皆长五寸,重六两,布钉於拍上,出木三寸,四面嵌一刃刀,四角钉环,以绳滑绞於滑车,钩於城上。敌人蚁附攻城,扯起拍落下,自难攻也。”
奈何木:《武备志?军资乘?守》:在垛墙之间置木架,木上错综钉以竹签,并用绳系虎怕莿、石块,缠于木上,垂于墙外。敌人如果攀援上城,木石即随之下坠,使人有无可奈何之感,故名。
右铁火床:制用熟铁,长五六尺,阔四尺。下施四木轮,以铁叶裹之。首贯二铁索,上缚草火牛二十四束。自城缒下,烧灼攻城者,并可夜照城外。
游火箱:以熟铁如篮形,盛薪火,加艾蜡,以铁索缒下,烧灼穴中攻城人。
行炉:铁汁,舁行于城上,以泼敌人。
引火球,以纸为球,内实砖石屑,可重三五斤。熬黄蜡、沥青、炭末为泥,周涂其物,贯以麻绳。凡将放火球,只先放此球,以准远近。
蒺藜火球,以三枝六首铁刃,以火药团之,中贯麻绳,长一丈二尺。外以纸并杂药傅之,又施铁蒺藜八枚,各有逆须。放时,烧铁锥烙透,令焰出(火药法:用硫黄一斤四两,焰硝二斤半,粗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干漆二两半,捣为末;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剪碎,用桐油、小油各二两半,蜡二两半,熔汁和之。外傅用纸十二两半,麻一十两,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以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熔汁和合,周涂之)。
铁嘴火鹞,木身铁嘴,束杆草为尾,入火药于尾内。
竹火鹞,编竹为疏眼笼,腹大口狭,形微修长。外糊纸数重,刷令黄色。入火药一斤,在内加小卵石,使其势重。束杆草三五斤为尾。二物与球同,若贼来攻城,皆以炮放之,燔贼积聚及惊队兵。
放猛火油:以熟铜为柜,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卷筒上横施一巨筒,皆与柜中相通。横筒首尾大,细尾开小窍,大如黍粒,首为圆口,径寸半。柜傍开一窍,卷筒为口,口有盖,为注油处。横筒内有拶丝杖,杖首缠散麻,厚寸半,前后贯二铜束约定。尾有横拐,拐前贯圆。入则用闲筒口,放时以杓自沙罗中挹油注柜窍中,及三斤许,筒首施火楼注火药于中,使然(发火用烙锥);入拶丝,放于横筒,令人自后抽杖,以力蹙之,油自火楼中出,皆成烈焰。其挹注有碗,有杓;贮油有沙罗;发火有锥;贮火有罐。有钩锥、通锥,以开通筒之壅;有铃以夹火;有烙铁以补漏(通柜筒有罅漏,以蜡油青补之。凡十二物,除锥铃烙铁汁,悉以铜为之)。一法:为一大卷筒,中央贯铜胡卢,下施双足,内有小筒相通(亦皆以筒为之),亦施拶丝杖,其放法准上。凡敌来攻城,在大壕内及傅城上颇众,势不能过,则先用藁为火牛缒城下,于踏空版内放猛火油,中人皆糜烂,水不能灭。若水战,则可烧浮桥、战舰,于上流放之。(先于上流簸糠秕熟草,以引其火)。
霹雳火球:用干竹两三节,径一寸半,无罅裂者,存节勿透,用薄瓷如铁钱三十片,和火药三四斤,裹竹为球,两头留竹寸许,球外加傅药(火药外傅药,注具火球说)。若贼穿地道攻城,我则穴地迎之,用火锥烙球,开声如霹雳,然以竹扇簸其烟焰,以薰灼敌人(放球者合甘草)。
一说用干艾一石烧烟,亦可代球。
地听,于城内八方穴地如井,各深二丈,勿及泉。令听事聪审者,以新瓮自覆于井中,坐而听之。凡贼至,去城数百步内,有穴城凿地道者,皆声闻瓮中,可以辨方面远近。若审知其处,则凿地迎之,用薰灼法(法具霹雳球说)。
粪炮罐法右先以人清砖槽内盛炼,择静晒干,打碎,用筛罗细,盛在瓮内。每人清一秤用狼毒半斤,草鸟头半斤,巴豆半斤,皂角半斤,砒霜半斤,砒黄半斤,班猫四两,石灰一斤,荏油半斤,入镬内煎沸,入薄瓦罐容一斤半者,以草塞口,炮内放以击攻城人,可以透铁甲中,则成疮溃烂。放毒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