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西方古典军事典籍(5)(1/3)
后世将《谋略》此书主要分为四卷内容,由于有一些人认为《谋略》的部分内容为后人所添加的,所以本身属于《谋略》作者编纂的内容多寡,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而从《谋略》第三卷开始,虽然其标题比较引人注意,只不过其内容基本上还是属于相对而言的事例引述:
出敌不意:
1.执政官提图斯?昆克蒂乌斯,在一次战斗中击败了埃魁人和沃尔斯奇人。他决定去攻占城墙高筑的安蒂乌姆。他把士兵们召集到一起,向他们解释这样做是何等地有必要;只要不延误,又是何等地容易做到。他利用士兵们被他的演说激发起来的热情一举攻克了这座城池。(公元前468年)
2.马尔库斯?加图在西班牙时发现,只要出敌不意,就能攻克一座城池。如是,他在岗峦起伏和荒芜人迹的地方以两天时间穿行了一般需要四天走完的路程,终于歼灭了对此毫无戒备的敌人。当他的部下问起他为何竟能如此轻易取胜时,他告诉大家,他们之所以赢得胜利是因为两天之内赶完了四天的行军路程。(公元前195年)
而从第一个事例而言,埃魁人和沃尔斯奇人两支势力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的中小城邦力量,但是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那就是埃魁人在公元前308年才被罗马人正式征服融合,成为罗马崛起的又一支附庸力量。
在这里,简要的描述一下罗马共和国的一些历史情况: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暴君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高傲者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coa)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
驱逐国王之后的最初十六年,罗马陷入了长期的所谓“骚乱”之中。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表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
前5世纪-前396,罗马与伊特鲁利亚城邦维爱进行了战争。最终维爱被灭,伊特鲁里亚人一蹶不振,罗马的领土却翻了一倍,成为了意大利中部强国。
前年,高卢人入侵并夷平罗马城,但后来被击败逐走。此后700多年罗马保持不被外族攻克。
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前215年-前148年发动4次马其顿战争。
前264年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军驰援,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前215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罗马战败
前200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前171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前149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经过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
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前53年,克拉苏战死于安息。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在内战中击败庞培,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