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3/3)
术很早就出现了。镶嵌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绿色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饰上。第二种是玉,有玉援戈,玉叶矛,玉刃斧钺等。第三种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经鉴定,铁刃均为硕铁。第四种是嵌红铜,用红铜来组成兽形花纹。春秋战国时也有用金、银来镶嵌装饰青铜器。著名越王剑也是由青铜铸造。东周时代,冶铸技术展较高,出现了制造青铜器技术总结性文献考工记。书中对制作钟鼎、斧斤、弋戟等各种器物所用青铜中铜锡比例作了详细规定。由于战争频繁,兵器铸造得到了迅展。特别是吴、越宝剑,异常锋利,名闻天下,出现了一些著名铸剑匠师,如干将,欧治子等人。有宝剑虽已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但仍然可以切开成叠纸张。越王勾践剑等一些剑,其表面经过一定化学处理,形成防锈菱形、鳞片形或火焰形花纹,异常华丽。
中国青铜器还有一特点,就是迄今为止没有现过任何肖像。不少青铜器用人面形作为装饰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都不是什么特定人物面容。更多器物是人整体形象,如人形灯或器座;或者以人整体作为器物一部分,如钟架有佩剑人形举手托住横梁,铜盘下有几个人形器足之类,这些人形大部分是男女待从装束,而且也不是特定婢奴肖像。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立体像、人头像,大小均过正常人,均长耳突目,高鼻阔口,富于神秘色彩,应是神话人物。
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一般叫金文。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作用。
中国青铜器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只有极个别用锋利工具刻字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铭文。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三件极为典重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艺术价值。
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铭文可以传流不朽,因此要长期流传事项必须铸在青铜物之上。因此,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重要材料。*看齐*中*文*
状态提示: 第一八六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