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2/3)
。塔察儿对孟珙的能力一清二楚,不愿跟他过多纠缠。孟珙刚到,塔察儿而就撤围而去,准备转攻江陵。蒙古铁骑第一次直逼南宋的大动脉——长江。江陵是长江中流的一座重镇,南宋的襄阳府丢失后,京湖制置司便移治此处。蒙古军如果攻占这里,既可以西攻川蜀,又可以沿江东进,还可以南下湖湘,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情形下,宋廷命令沿江、淮西制置司组织救援,“众谓无逾珙者”。
孟珙也二话不说地出发。
这时蒙古军在枝江、监利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形势逼人。孟珙的部下,包括他本人在内都是荆襄一带人。听说老家被人踹了,部将们十分义愤填膺,要求“返家复仇”的呼声非常高。孟珙不愧一代名将,他深知力量悬殊,不能硬干。于是强按住心中怒火,先集中力量封锁江面。接着他施展疑兵之计,以少示众,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古军不知虚实,顿时惊慌不已。
孟珙便趁机传令出击,大战一场,连破敌二十四座营寨,解救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并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取得了胜利,遏制住了蒙古的进攻态势。刚刚碰到长江边的蒙古军在无奈之下,只好撤军。南宋成功度过了一场危机。
孟拱可以说是当其时南宋抵挡蒙古军的声名最为显赫的大将之一。
而江陵之战不过是他对蒙古人的诸多大战当中的第一次胜利。
在之后的嘉熙元年十月,蒙古军再度南侵,在宗王口温不花、大将张柔率领的主力进攻黄州。黄州保卫战首先在江面展开,孟珙派遣部将水军攻击蒙古水军,宋军奋勇作战,迫使蒙古军阵势大乱,退缩到长江北岸,并俘获战船两百余艘。
蒙古水军的渡江计划完全破产。于是蒙古军便转移攻击目标,进攻黄州东堤,想切断黄州与水军的联系,孟珙挑选精兵壮士组织敢死队,经过奋战又重新夺回并守住东堤。
这样,蒙古军便不得不直接攻打黄州城。由于口温不花增派西域兵和原西夏地区的归附军连续不停地进攻,黄州处于危急之中。
为了破坏蒙古军的攻城之势,孟珙派部将刘全等兵分七路,趁夜里悄悄出城,兵分七路突袭蒙古军。作为老朋友,张柔也很给孟珙面子,他的营寨防备严整,使宋军偷袭失败。而其六路宋军获得胜利,使蒙古军营盘大乱、军心动摇。
蒙古军整顿之后,便再次发动昼夜不停的轮番进攻。蒙军使用了火炮轰击黄州,把黄州城墙上的城楼全部烧毁,但是由于黄州的坚守,城头随时补上缺口,使蒙军无法趁机攻上城头。
蒙古人又冲到黄州城下挖城墙,想直接在城墙上挖洞杀进城,孟珙派人预先在蒙军挖墙地方的城内,再筑一道城墙,并在被挖城墙的内侧挖大坑当陷阱,号称“万人坑”。
当蒙军最终挖开城墙冲进来时,前面还是坚固的城墙,并且前军在后军的推挤下纷纷掉进坑里而被宋军用石头檑木砸死。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死伤“十之七八”的蒙古军终于撤退。孟珙又一次扭转了南宋的被动战局。
嘉熙二年孟珙积极谋求进兵,收复中路重镇——襄阳府,于是宋军就在荆襄战场展开了反攻。同年十二月,宋将张俊收复郢州,贺顺收复荆门,刘全在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次击败蒙军。
三年初,收复信阳军。在各路宋军接连胜利的鼓舞下,原先趁蒙宋两军均放弃襄阳的空虚而占据襄阳城,随后又投附蒙古的地方军阀刘廷美,这时就密约宋军都统江海夹击襄阳蒙军。由于有内应,宋军顺利推进到襄樊地区,收复樊城。
四月,江海率宋军从荆门出发,沿途招集官民兵农,做对收复襄阳后的长期经营准备。在宋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襄阳蒙将刘义捕获了游显等人后向宋军投降。至此,宋军收复了整个荆襄地区。
襄阳开始逐渐恢复了元气,重新成为军事重镇。嘉熙四年初,孟珙通过收集情报,探知张柔率军在河南地区屯田,同时在邓州、顺阳积聚造船木材。他一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方法,学习蒙古人的方法,主动出兵骚扰,破坏蒙古的攻势准备。
孟珙命令张英出随州,任义出信阳,焦进出襄阳,分路连续袭扰蒙军,让蒙古军无法安心屯田。同时派遣部将王坚偷袭顺阳,将蒙古军积聚的造船材料全部烧毁,又派遣部将张德、刘整分兵攻入蔡州,将敌人的物资仓库烧了个一干二净。蒙古人完全没想到,一向被动挨打的宋军居然能搞起积极防御。可以说,宋军取得了一次对蒙古军后方基地的进攻性作战的重大胜利,把敌人的攻势扼杀于萌芽中,史称“邓穰之战”。
当京湖战局有所缓解后,孟珙又奉命紧急驰援岌岌可危的上游四川战场。孟珙的军事防御体系部署得当,环环相扣,遥相呼应。
蒙古军用自己血肉的脑袋硬生生往孟珙的铜墙铁壁上撞。撞了一头大包以后觉得即没劲又很疼。而南宋方面捷报频传:南向施州方面的蒙古军被孟璟部将刘义在清平击败,斩获无算。
孟璟于归州西大垭寨更是经历一场激战后大获全胜,蒙古军丢盔弃甲后撤至夔州,之前缴获的物资又统统还给了宋军。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大垭寨之战”。
(孟璟是孟拱的兄长,但是其才华有可能是不及孟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