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长安惊(1/3)
承庆殿里,李世民被食盒骤然落地的声音惊动了。有人竟敢在要紧时刻惊扰圣驾,简直是不知死活。
心烦意乱的李二陛下本来要大发雷霆的,但看到是一双可爱的儿女之后,表情瞬间就变了,至少满腔怒意消失的无影无踪。
尤其是两个孩子都情绪低沉,眼泪汪汪,看着不免让人心疼。
原因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他们肯定在门外听到了使团的事情,两个孩子对谢逸相当有感情,得知他遭遇危难,自然难以接受。
李治的嘴唇微微颤抖,用刚刚开始变化的少男嗓音痴痴地问道:“父皇,谢长史真的出事了?”
“父皇,逍遥哥哥回不来了吗?”晋阳公主兕子一下子扑进了李世民的怀抱,小眼睛通红,泪珠儿不断滚落。惊恐担忧之下,早忘了与谢逸的约定,这个两人间独处时才能使用的的名字呼之而出。
话音入耳,李世民的眼神顿时有些诧异,李治担心谢逸完全在情理之中,毕竟谢逸是晋王府的长史,与李治有半师之谊。
兕子担忧与伤心基本倒也说得过去,谢家人她都熟悉,是有些感情的,何况小女儿家本来就胆子小。但李世民也第一次意识到一个事实,与兕子感情最好的谢家人竟不是谢小蛮,也不是杜惜君,竟然是谢逸。
听听小公主喊“逍遥哥哥”多亲切,担心之情也溢于言表,显得万分真诚,那种表情似曾相识。
李世民沉吟许久,终于想起来,当年自己出征在外,观音婢(长孙皇后)不就是这般模样吗?
一瞬间,兕子的形态像极了她母亲,以至于让李世民格外注意,也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若非只有六七岁的年纪。李世民可能真的会怀疑女儿和谢逸之间有没有什么私情。
转念一想,兕子到底还小,懂什么啊?多半是自己想多了,李二陛下理所当然给自己“不靠谱”的想法开脱。下意识认为只是兕子心性善良。本来和谢逸比较熟稔,下意识会有这样的反应。
李世民叹息一声,柔声安慰道:“莫担心,父皇已经派人去营救了,也许要不了多久谢长史就能回来。”
“真的吗?”兕子眨着通红的眼睛。认真地询问。
“是啊,父皇什么时候骗过你?”李世民同样回答的很认真,仿佛做出了一个承诺似的,的那实际上他自己也没底……
李治到底年纪大些,清楚地听到父皇口中的“也许”两个字,这是个假设性的回答。根据刚才听到的内容,再想到父皇震怒的声音,素来镇定的中书舍人马周那有些匆忙的脚部步,李治便心中了然,事情比想象的更为可怕。。
按照大家的言辞习惯。如果非要说“也许”这两个字,也许自己的长史真的回不来了,一时间他心中泛起许多念头,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如果不是在父皇当面,又不想吓到年幼的妹妹兕子,李治说不定会当场大喊出声的。
但是,他终究没有,终究忍住了。
相反还跟着父皇一起安慰晋阳公主兕子,但背过身去的时候,李治的表情格外阴沉。无比低落,叹息声从未停歇。
……
草原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根本瞒不住,更何况李二陛下自始至终都没有打算隐瞒封锁消息。
毕竟只是失踪的两个使臣,没有要弄的太神秘。太紧张,否则被外界猜测,以讹传讹,反而会引发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使团“失踪”的消息扩散出去,顿时在长安城里不胫而走,掀起轩然大波。
震惊!
这是一个震惊的消息。自打击败颉利率领的东边突厥人以后,大唐人骨子里都是骄傲的。从君主到百姓,都下意识认为四周的部族该归附大唐。
时间久了,这种感觉习以为常,如今突然冒出使臣在薛延陀遭遇不测的消息,众人第一反应是薛延陀竟然敢惊扰不敬大唐,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故而此事立即在长安城里引起热议,一时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大部分关心国是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后果,尤其是可能的战事,纷纷露出忧国忧民神色,却也有人准备趁机发财。
一旦开战,粮食价格必然暴涨,每一次都是如此。刚从洛阳来到长安的郑斌一边大肆囤积粮食,一边幸灾乐祸,与宿怨甚深的他甚至还有几分得意。你谢逸才学出众能怎样?平步青云又能如何?还不是一命呜呼了,人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哼哼。
除了郑斌,李承乾也是如此想法,身为大唐太子,使臣遭遇不测那是不得了大事,该忧虑,该考虑为国分忧的。
所以他立即出入太极宫,及时建言献策,倒也算尽职尽责。但回到东宫,四下无人的时候,李承乾便有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想要放声大笑。
谢逸死了,死在了薛延陀。
虽然尚无明确证据,但从目前的掌握的消息来看,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这个嚣张的年轻新秀,敢与东宫作对的家伙,终于死了。
天妒英才?长安坊间最多的说辞便是这几个字,哼!在李承乾看来,那完全是自寻死路,活该!
老四李泰也费尽心思在他身上投入,现在看来是那么可笑……
……
魏王府中,李泰也听到的消息。
他的情绪明显更为平静一些,他对谢逸的仇恨已经放松了一下,虽然有在谢逸身上做些投资,但都没有深入展开,更不会有李治那样打的感情投入。
谢逸的生死对他而言不是那么重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