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长安望北人(1/3)
吐蕃人求娶大唐公主?
这事……
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打某一次大唐使臣前去吐蕃,不小心说出大唐公主下嫁吐谷浑可汗之后。
吐蕃人就不甘了,小小的吐谷浑算什么东西?在强大的吐蕃国面前,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凭什么他们能迎娶大唐公主,而吐蕃没有?
不行,绝对不能!
吐蕃人很不服气,随即也上表长安,向大唐皇帝求娶公主。
不过很可惜,李世民拒绝了,而且是前后两次拒绝。
吐蕃人很受伤啊!
这次进犯松州,固然有旁人怂恿的缘故,但三番四次没有求娶到大唐公主也是一个很要紧的原因。
很多士兵都是抱着为赞普找回面子的心态作战的,最终的结果是先攻下了松州城,可惜没守住。
或许吐蕃人压根就不擅长守城,所以当牛进达的大军到达之后,他们很快就守不住了。
但是不曾败退!
而是在松州以西的地方和唐军对峙,大大有随时卷土重来的意思。
要是让在平时,大唐完全可以与他们耗着,蜀中剑南道物产丰富,丝毫不担心粮草供给问题。反倒是吐蕃高原,地形崎岖,气候严寒,运输不便,很难坚持太久。
这一点,对唐军而言本来是优势,但是现在根本发挥不出来。
当薛延陀人在北边蠢蠢欲动的时候,关中兵力空虚,很需要大军尽早赶回来拱卫都城,是不能耽搁太久的。
所以啊,吐蕃人现在提出这个要求,也算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
拒绝吗?
这回恐怕不是那么回事了,当面临很多敌人的时候,如果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如果能一个女子稳住吐蕃人。似乎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而且松州之战双方是对峙局势,大唐并不算是被迫和亲,而是公主下嫁。
在面子上并不丢人。还有重大实际好处的时候,一切都变的意味不同寻常。
当然了,关键还是要看皇帝陛下怎么想,毕竟嫁出去的是公主,是李二陛下的“女儿”。
李世民对此沉吟许久。轻声道:“诸位以为如何?”
“这……陛下,安抚吐蕃,邦交友好乃是好事,然吐蕃遥远苦寒之地,公主下降势必受苦……”
总而言之,和亲是有好处的,但就是要委屈公主,如何处置就要看皇帝陛下你更在意什么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低声道:“吐蕃求娶公主颇有诚意,其大相禄东赞已经启程。准备亲自来长安求亲。”
“哦?”众人皆时一惊,吐蕃大相等同于宰相,而且是赞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唯一的宰相,权利相当之大。禄东赞其人更不得了,当年赞普松赞干布年幼继位,就是他一手扶持,可以说早年间吐蕃大权实际是握在他手中的。
这样一位重大人物亲自来长安,要说诚意还真是相当之高。
李世民悠悠道:“待朕与贵妃商议,看看哪位公主到了适婚了年龄。可以下嫁。”
宫中无皇后,后庭之事主要还是由韦贵妃主持,李世民这么说,看来是动心了。也留了余地。无他,皇帝哪里愿意将自己亲生女儿嫁到那遥不可及,苦寒无比的高原上去呢?
在这一点上,李承乾的反应很快,先前关心李治不够及时,让李泰抢先。此刻自然不能落后。
“父皇,诸位妹妹大都有了婚约不宜下嫁,如今尚未订亲的也就衡山和晋阳两位妹妹,只是他们尚且年幼,尚未到下嫁的年纪,并不合适。”
李承乾这句话说得很及时,朝臣们马上体会到了皇帝的难处,不是皇帝不愿意嫁女儿,而是合适的都许婚了,没许婚的还小,压根就不合适。
尤其是余下的衡山与晋阳二位公主乃是长孙皇后嫡出之女,是皇帝陛下的心头肉,下嫁和亲怎么可能?
皇帝不好说的话,太子殿下委婉地说了出来,接下来就当由大臣们帮忙找台阶了。
“陛下,既然公主们都不在适婚年纪,不知宗室中可有合适的人选?”房玄龄小声提议。
压根就不是提议,是惯例好吗,先前下嫁吐谷浑的弘化公主也是宗室之女。
李世民听到之后,轻轻点头道:“这个,朕也不清楚有无可是人选,还是问过贵妃再说。”
岑文本在一旁听着,心中不由黯然,也不知道宗室之中哪位郡主、县主要倒霉了。
一旁的长孙无忌却似乎已经先想到了什么,说道:“陛下,不若先答允禄东赞,等他来长安之后在详细讨论婚事。”
这么一说,众人皆是心中一动,是这个道理啊!
现在着什么急,先不拒绝,但也不一开口答允,先稳住了吐蕃人再说。至于禄东赞到了长安之后,是怎么个说法,到时候再说呗。
此举能给大唐留下足够的周旋余地,很多事情也能好办一些,顺便还能试探一下吐蕃人的心意,到底是真的打算停战,还是缓兵之计。
当然了,长孙无忌兴许还有一些旁的考虑,只是别人不清楚罢了!
与吐蕃的和亲就这么定了下来大,现在人们真正关心的是草原上的情形,李绩前去伏击薛延陀结果如何了?
李治和谢逸身在定襄,可有进展,他们是否安全呢?
对此不仅是李世民和朝堂上下十分关心,辋川别墅里两位夫人也对此颇为挂念。
原本谢逸是想要瞒着他们二人的,奈何长安城里消息满天飞,郑丽琬又是极为聪明之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