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城西寨(1/2)
打这后,赵天便从城西寨边养伤边居住了下来。寨中村民的朴实忠厚,这给经历过后世尔虞我诈种种苍桑的赵天很大的惊讶,到底是儒教国家且封建又封闭,人们的思想还都很保守。村里的小孩儿都知道寨中来了个外来人,都觉得很是新鲜,常常跑到赵天这里来玩,这些天真纯朴的孩子赵天也很是喜欢,养伤之余闲来无趣便天天给他们讲故事以及一些小哲理,这样孩子们就更爱向赵天这里跑。连朱家的小姑娘也在内,被赵天讲的小知识完全吸引住。
不知从什么时候,寨中的大人们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突然间都很听话懂事了且又不淘气了,真是让大人们省了很多的心。惭渐的大人们才发现原来是孩子们都常常往赵天那里跑的缘故。
这一天,韩道人找到朱老大,“大哥,赵天来寨中也有些日子,我也仔细的观察了一些时日,他除了和孩子们打的一片火热外,知识也很渊博,咱们寨中个个都是大老粗没有一个文化人,而他又是孤孤零零的一个人···”“我知道你的意思!”朱老大打断道:“老二啊,眼下咱们蓟州镇形式这么复杂,且咱们寨中条件又这么艰苦,连基本温饱都是问题,就是怕他不愿意啊!”
蒋道人道:“大哥多虑了,我发现他在这里养伤期间把整个寨子山前山后都走了个遍,甚至连我们开发的围山转山地都去看过,我发现很喜欢这里的样子,只要他愿意留下来,我相信他必会成为寨中的一大助力。
这一天傍晚,赵天刚刚喝过朱大嫂叫小朱姑娘拿过来的一碗稀粥,稍感温饱之后,便用一把破旧的斧头修剪一个“丫”字形的树枝,又用麻绳把‘丫’字形树枝的两头给拉和起来,并用麻绳给扎住,这也就是后世农村用的拘绳儿。这个时候,朱胜朱老大与蒋道人蒋青推门进来,赵天连忙打招呼让座。蒋道人看到赵天手里拿的新鲜玩意儿很是好奇,道:“赵老弟做的这是什么玩意儿?”赵天连忙答道:“我看邻居葛大婶子上山拾柴时很不容易捆好木柴,便做了这个东西给她,这样方便于捆紧。”蒋道人接了过来,试了试,果真比光用麻绳捆柴好用的多,连忙称奇。
现在的赵天在村民的眼里,就似小发明家似的,新鲜玩意儿和花招层出不穷。朱老大看了心里也很是欣喜,便开门见山的说了来意。
“让我加入你们?”赵天嘴里说着,脑袋里却是极快的思索利弊,其实赵天心里也倾向于愿意留下来,不过寨中条件的极其艰苦,这些日子来赵天也是深有体会。赵天思索再三,自己到这个世界来,一无所知,与其再去别处碰运气还不如顺坡下驴就在此安了家也罢!想到这,赵天便应了下来。
自此后,赵天便在小山寨中长居下来。这个时代的村寨生活还属于集体式的,就像后世土地改革时的生产队模式,一个部落大家一起生产劳动干活,然后平分硕果。在大寨主朱老大的照顾下,赵天得到了大伙给凑出来的一点粮食外,还分到了一间小茅草屋。赵天伤好后便与村民们一起每天都上山做活,有时开垦荒山,有时嫁接果树,甚至有时还到村西面的大山里打猎或是下兔子套。赵天便这样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完全与城西寨的村民们融合在了一起,闲时还与小神箭吴志一起去寨子东面七八里开外的破城街集市去卖过两次兽皮。破城街集市是附近几个村寨中唯一的一个小集市,所谓叫破城街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以前这里是一座小城,很小的小城,这一代全是山连山的山地,只有这一段有一大片好平地,所以人们才建了这么个小城,只是在百年前北国鞑子入主中原时给破了城抢了个干净,城本来就小又矮,破城后城墙残缺不全,这百余年的时间老百姓盖房用砖石就把城墙拆了又拆,现在连城墙的遗址也基本找不到了,所以人们就习惯把这里叫做破城街,现在的破城街就是几个大一点的村庄混在一起,大户又多,所以才形成了这么个小集市,也是这一代唯一的集市,再远点的就要数坐落在三屯营的蓟州镇,那里驻守着一镇鞑子官兵,城镇也就略显得有些规模。
时间长了,赵天才明白,所谓鞑子朝廷对汉人的减丁政策,其实也是比较含糊不清,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鞑子官兵的将军们对给过好处的地方是格外照顾,大的城镇都会年年拿出些贡品来比如金钱财物或粮食来贿赂鞑子镇将,所以官兵的减丁政策只是会实施在山野村民之间。负责蓟州镇减丁政策的是鞑子三屯营总兵乌突干镇将,而两个副总兵却是汉人,因为鞑子种族人少,统治着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又不得不招附汉军。像蓟州镇和破城街这样的地方根本就不是鞑子减丁的对象,只有边远的一些穷山寨才是遭洗劫的地方,因为他们连基本温饱的能力都没用,就更没有多余的粮食去孝敬官兵。上一次六年前鞑子减丁的时候,破城街的几个大户联合向乌突干将军孝敬了几大车财物,免遭一劫,而其他地方包含城西寨在内就没有那么好运,在鞑子官兵扫荡之前虽然都得到了风声纷纷都躲进了深山,但还是有不幸的或是拉单的没有躲过劫难,其中吴志的父母就包含在内,没能躲过一劫。其实鞑子官兵也并不是嗜杀如命,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他们并不倾向于杀人,重点的而是想抢劫,虽然村寨居民穷迫,但鞑子兵们还是能有些东西装进私包的。所以只要朝廷一下令减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