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1 天变(文)(1/2)
诸王不欢而散,朱棣一直迟迟没有起兵,确实是有所担心,首先是宁王的态度,这很关键,如果宁王不能铁了心跟着自己打,这场仗打赢的把握只剩下五成。最新
“王爷。”
燕王回头,从后面走出一名老僧,燕王连忙起身,可以看出,燕王对这名老僧极为敬重,书中交代过,此人名为道衍,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疯和尚,无端弄了一顶白帽子送给燕王,直到后来的几次遭遇,燕王才清楚,这是一名世外高人,不仅懂得排兵布阵,而且精通异术。
“大师,请。”
道衍也不客气,直接在燕王身边坐下,那一刻,道衍同样抬头看了一眼天,这样的举动和刚才燕王的举动惊人的相似,难道真的有什么天机不成。
“大师,如何?”
道衍眉头深锁,掐指演算,一旁的燕王手捋胡须,“王爷,大事将成。”
“哦,此话怎讲?”
道衍呵呵一乐,“凭僧算到,数日之后,洪灾将至,到时南方将成一片汪洋。”这就是道衍所谓的天机,通过推算算出南方将会发大水。
水灾这种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虽然朱元璋大力疏通河道,建立完善的防洪措施,不过这一次的水患应该超过以往。
朱棣点头,“天灾**,大明的百姓又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棣说完不由得叹了口气。
道衍呵呵一乐,“这是天命,如果王爷不做皇帝,大明将天灾不断,瘟疫横行,贫僧所说绝无虚假之言,那些试图阻碍王爷大业的人都会得到应有的报应。”
“下一步如何做?”
“王爷已经做了。”
“粮道?”
道衍点头,“不错,就是粮。”
大明的粮食供应多是在南地,北地苦寒,并不适合作物的耕种,此时,朱棣的人马已经奔赴各地,目的只有一个,控制住南方的粮道。
大明各地建有粮仓,等粮食丰收了以后,各地上缴的粮食送到粮仓保存,一旦发生天灾或者水患,朝廷发下旨意,各地粮仓开仓放粮,目的就是担心因为水患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太高,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这年头,谁都不能饿着肚子过日子,正是这样稳定的补给政策,大明的百姓家里囤积的粮食很少,而且朝廷严禁粮商抬高粮食的价格,一旦发现,立刻抓捕。
此时,大大小小的商队正在抓紧时间收粮,因为有人以高出市场2成的价格收粮,而且不管多少,陈粮新粮都是相同的价格,这一下,包括那些种粮的百姓纷纷动了心,甚至有人把应该上缴的粮食拿出来偷偷的转卖。
因为朝廷的价格管控很严格,所以,这样的好事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就算你把仓库里的粮食拿出去卖,等到秋粮送来,只需要按照原来的价钱多收一些进来,这样,中间的差价就有几万两甚至更多。
这年头,谁都不傻,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谁不眼红,如果是普通的商会,根本没有这样大的能力,不仅是一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在全力的收粮。
这件事很快引起官员的注意,立刻有人写了奏折派人加急送往京城,这件事有些诡异,那些商队的实力很强,官员带着人去查,守在外面的那些人凶得很,说翻脸就翻脸,没有办法,只能请朝廷派人过来,实在不行可以调动守军。
就算再快,从这里到京城也要十几天的行程,加上折子送上去,审批之后发下来,来来回回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
不仅如此,此时官道上躺着一个人,血不停从身体下方流出,一只箭从他的胸前射入,箭尖从身体的后方穿出。
马蹄声响起,官道上又有两匹马跑来,从马上人的衣着判断,应该是官府负责送信的差人,不停的挥舞手中马鞭。
“那边好像有人。”
其中一人眼尖,一眼看到倒在路中间的那个人,整个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两人纷纷抽出腰间佩刀放缓战马的速度。
嗖嗖嗖,箭矢破空声传出,两人虽有防备,可惜,箭矢的数量太多,两声惨叫,两人从马上栽落,胯下战马滴溜溜发出几声响鼻快速跑开。
所有通往京城的官道都被人封锁,这种打法倒也常见,就算是大明,消息传递主要是靠马,一旦消息被人封锁,外面发生了什么,京城根本不知道。
这就是权势集中致命之处,就算外面的人知道要出事,没有朝廷的批复和旨意,谁都不敢乱动,更加不敢调动兵马,否则就是死罪。
轰隆,轰隆,漫天的乌云,黑压压袭来,那一刻,村镇里的百姓忍不住从屋子里走出去,“快看,黑龙。”
整个天上形成一道黑的巨大云团,黑得吓人,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只张开大嘴的黑龙,随着一道闪电,密集的雨点瞬间落下。
“大人,快跑,前面的大堤保不住了。”
“死守。”
大雨中,一名官员站在堤坝的一端,此时,下面站着几十个人,手里拿着铁锹和工具,可惜,面对凶猛的洪灾,就算所有人扑上去还是于事无补,这场雨实在太大,几乎没有停过。
老百姓私下里开始传开,这是上天的惩罚,天上的黑龙是上天的预警,天地不仁,诛杀亲王,导致龙脉受损。这种事越传越凶,那些不明所以的百姓立刻将所有的愤怒落在京城里的小皇帝身上,当然还有一个人,齐泰。
齐泰是朱允炆身边的权臣,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几乎,朱允炆发布的命令都和这个人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