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胸怀天下(1/2)
就在袁熙撤退的同时,冲车最后一次冲击,也终于将西门撞开,咔嚓一声巨响,烟尘滚滚,木屑飞舞,一个大洞出现,那些士兵向里一看,城门道内空无一人,反而不敢贸然冲进去,立即向太史慈报告!
太史慈也得到其他几门的守军逃走的消息,命人打开城门,进入城中,此时的清河城,袁军跑了个干净,那些老百姓,根本来不及有所反应,太史慈和张辽出榜安民,接手城池,同时派人向高顺报信!
此时的高顺其实并不高兴,邺城已经被围了一个多月,但城中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明明是一座孤城,孤立无援,清河的袁绍自顾不暇,人人都能看清这个形势,但偏偏守将却毫无反应!
高顺就纳闷了,想当年高览能和张颌一起投降曹操,为何今日自己人马到了城下,高览还在苦苦支撑,做这些无谓的挣扎?自己的优势就摆在眼前,当年的曹操,那可真的是山穷水尽了,再说了,好歹你我还是本家呢,怎么这么见外?
高览很是尽责,每日都会在城上巡视三遍,早晨、下午、晚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就是不见他派人出城联络,难道凭借邺城这高大的城池,就真的能挡住自己的兵马?
一座孤城,想要死守是很艰难的,因为无人前来救援,被攻破是迟早的事情,但高顺不想在邺城耗费兵力,也不想让邺城沾染鲜血,这里被袁绍经营数年,一切都井然有序,又被高顺分化开来,到了这个地步,再强攻,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以高顺现在的心态,其实是将邺城看成了自己手里的一部分,所以他也就不忍心再搞破坏,战争,就意味着流血和破坏,破坏了还要重建,这都是给自己找麻烦,高顺一门心思的想要和平解决邺城问题,所以在这里拖延的时间最久!
从踏足冀州到兵临邺城之下,高顺先后才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冀州便有大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偏偏在邺城下,便消耗了一个多月时间!
“大哥,城中郭家和审家已经暗中联合,只要城外有动静,便立即行动,里应外合,一举破城,为何迟疑不定?”郭嘉迈步走进高顺的书房,见他难得的在发呆,开口问道!
“唉!”高顺叹了口气,看着郭嘉,苦笑一声:“我一心想着让邺城守将主动开城投降,是不是太过执着了?”
郭嘉所说的时机,其实早已成熟,但高顺有自己的想法,一直按兵不动,他在给城里的将士一个机会,也是在给自己一个机会,他是主帅,战争都是自己引起的,所有的杀孽,都要由他来承担,这么几年下来,见了太多的血腥,让高顺的钢铁意志居然出现了一丝柔软,这一点,连他都有些吃惊!
大丈夫立世,当博取功名,造福万民,高顺初来这个时代,也慷慨激昂,雄心壮志,但每当一张大战下来,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他却有莫名的悲伤,这些死去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只为了那看不到的前途,便命丧疆场,留下家里的妻儿寡母,孤苦伶仃!
毕竟是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思想很难转变,哪里能看到那么多血腥场面?现实和电影电视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场面,人性本善,高顺并不是嗜杀之人,他也有恻隐之心!
“大哥,欲想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就当胸怀天下,早除叛逆,救天下庶民于水火之中!”郭嘉从高顺有些痛苦的神色中似乎感受到了什么,正色言道:“自结识以来,我便知大哥有大志,乃天下英雄,乱世安生,平定天下,又怎能只顾一城百姓,而辜负天下庶民?有多少人还在背井离乡,孤苦伶仃而无所依?”
只顾一城百姓,而辜负天下庶民!
郭嘉的一句话,震动了高顺的心弦,他眼神波动,才知道自己这一阵是目光太过短浅了,只顾着眼前的情况,却忘了这个乱世之中,还有数百万人颠沛流离,诸侯争斗、流寇不断,想要一个朗朗乾坤,就必须速战速决,尽快结束这个乱世,才不会像现在这样,动辄血流成河,尸骨遍地!
郭嘉是从大局着眼,放眼天下,点醒了高顺,其实高顺并非真的就如此颓废了,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过思想的洗礼,他相信,那些伟人、名将、帝王,都有这样的思考和挣扎,为了大局,就必须要做出一些牺牲,哪怕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也必须这么做!
位高权重,固然令人羡慕,但那些平民百姓,却不了解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有的时候,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只因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到了一定的位置,或许一句话,就能让成千上万人遭殃,甚至丧命,高处不胜寒,高顺越来也能体会这其中的意味!
“奉孝所言甚是!”高顺回过神来,冲着郭嘉笑笑,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他虽然没有王霸之气,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意愿,这一点,高顺始终未曾动摇过,“方才不过是一时感伤罢了,邺城之事,的确不能再拖了!”
“我这就安排人联络郭家的人!”郭嘉和高顺相处很久,自然也有默契,有的话不必言明,都各自领会明白,见高顺恢复如常,郭嘉也未再多说什么!
“主公,大喜之事!”正在此时,徐庶爽朗的声音从门外响起!
高顺和郭嘉向外看去,徐庶正快步走来,虽然他如今已经是文士打扮,但年轻时做过游侠的基础,他的身手还是十分敏捷,走路十分轻捷,几步就走到了书房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