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当朝三公(1/2)
半夜时分,张辽等人陆续归来,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但多多少少也算有点,总算没有白费力气!
相比于这些,虞阳带来的三个人却让高顺有些头疼,这三人可都是朝中重臣,真正的一品要员,更头疼的是他们都是大汉真正的忠臣,一人是司徒杨彪,另一人是太尉、还有一个是司空荀爽!
三人神情已经变得有些委顿,衣衫凌乱,就连头冠都不在了,须发乱糟糟的如同乞丐一般,尤其是荀爽,似乎生了病,站立都有些吃力!
高顺将三人接到帐中,命人安排了跟随的十几个家丁,先大概问了一下情况,便让三人先去洗漱更衣,虽然行军不便,但在洛阳城中找一些水还是可以的!
原来这三个大佬是因为拦阻董卓迁都,被董卓当场罢为庶民,并令士兵驱赶出城,后来董卓撤军,三人又偷偷跑了回来。
眼见洛阳被一把火烧为灰烬,顿时就傻了,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一品大臣,此时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以他们十几个人,救火肯定是不可能的,便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后来被四处淘宝的虞阳发现,询问之下大吃一惊,急忙带来见高顺!
夜已深,但高顺的中军大帐确灯光闪烁,看着三位洗漱完毕,吃饱喝足的老臣,趴在桌子上哭得涕泪横流、撕心裂肺,高顺和郭嘉暗暗皱眉,不过这种情况下,也只好任他们先哭了,这种事高顺可不懂得劝说,郭嘉也似乎有点无语!
“董卓逆天而为,听信奸贼李儒之言,西迁长安,想那关中几百年无人经营,残破零落,董卓无故捐宗庙、弃皇陵,天下震动,百姓惊扰,今安之难矣!”三人哭得没有了力气,才算停了下来,杨彪此时也顾不得形象,用衣袖擦着眼泪说道!
“董卓之罪,罄竹难书也!”高顺命人为三人重新倒了杯茶水,言道:“今挟持献帝,惊动天下,吾等集结义兵,定会杀到长安,擒此****,三位大人乃朝中股肱之臣,国之栋梁,当保重身体才是!”
“唉!”黄琬闻言一声长叹:“汉家自东都建立,二百余年矣,不想今日毁于董卓之手!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董卓其行,与王莽何其相似!时也?命也?”
“王莽之后,又有光武中兴,此为转机亦未可知,不过董卓为逆,定不能善终也!”高顺也不知道说什么,只好不痛不痒的答道!
“迁都事大,董卓又流徙百姓,司隶之地庶民骚动不宁,数十年难以恢复也!”荀爽说话中气有些不足,与其他二人不同,他倒更关心民生问题!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高顺不由想起那句千古名言,随口便说了出来!
“早闻高将军乃文武全才,心系天下,今日一见,名不虚传矣!”杨彪听了高顺的话,大为触动,不由赞叹!
“一时感慨罢了,让诸位大人见笑了!”高顺皮笑肉不笑的谦虚了一下。
说实话将这些名言名句据为己有,虽然高顺知道肯定无人说他侵犯版权,但心中还是有些不踏实,底气也有些不足!
“高将军文风既有行军之豪迈,又不失体察民心之委婉,以成大境界,不愧为高夫子之后!”荀爽见高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作为,也是十分欣赏:“吾贤侄文若可谓目光如炬也!”
“文若之才,顺自叹不如也!”高顺急忙向荀爽行礼,号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荀爽都来夸奖他,让高顺不由浑身激动,有些飘飘然!
“闻将军能倚马成文,精炼无比,方才区区两句,虽道尽庶民之苦,却意犹未足,不知将军能将此文完善否?”黄琬有些意犹未尽的问道!
“咳咳咳!”高顺听罢顿时热汗就冒出来了,虽然这两句诗他随口道来,但关联的整首诗却模糊不清,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想的起来,只好说道:“顺恐怕要令黄大人失望了,至此国家破败之际,在下一心想要诛除****,实无心思再此作诗矣!”
“不怪你,不怪你!”黄琬闻言脸上一片惭愧之色,高顺这么大的一顶帽子扣下来,他还是有些接不住,忙道:“高将军心系天下,倒是老朽我有些不分轻重了!”
“董卓已然西逃,吾欲明日带兵追赶,不知三位大人意欲何往?”高顺怕他三人又说出什么让自己难堪的事,赶紧拉回正题!
“今帝都西移,老夫三人被罢为庶民,也只好回乡养老罢了!”杨彪有些心灰意懒,想了一阵才说出了一句十分无奈的话,就算他们有忠心,但不在皇帝身边,也只是徒劳罢了!
“廉颇七十,尚不服老,三位大人为何心灰意懒?”高顺笑道:“今汉室倾颓,三位大人欲就此袖手不成?”
“高将军不必激将!”杨彪显然是个老狐狸,高顺这么浅显的激将法当然对他毫无作用,不过他还是苦笑道:“就算吾等欲为国效力,却无一官半职,奈何?”
“三位大人若肯助我,顺愿秉承前辈之志,已成大业!”高顺突然躬身行礼,抱拳说道!
郭嘉冷眼静静的看着三位吃惊却又沉默的家伙,果然是官场是厮混的,就算再是忠臣,也不会轻举妄动,还是要衡量一下其中的利害关系!
“罢了!”荀爽却是第一个开口的,他看了一眼其他两位道:“老夫已过花甲之年,早就该退隐山林,此乃天意也!本待归颍川整理先贤大作,以慰后人,听说元溯在并州大有作为,学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