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1/2)
国内自然是有这个技术的。事实上,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后,国内的技术水平层次只会越来越高,在各个领域都是。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在林舒的记忆里,这时国内只有一家公司是有这样的技术的,而且就在湖西。
是叫苍荣还是青荣还是什么的来着?林舒有点记不清楚了。因为这家公司后来其实重组过,它后来的名字林舒倒是记得很清楚,似乎是叫做明海高精,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精机械公司,不过星泽与他们倒是没有直接的合作关系。星泽创建都是几年后的事了,那时候同类技术不止一家两家,选择余地就大了。
但是此时,林舒能够选择的范围还不是很大。云水晶原材料制作需要使用到的基度油解分离技术,目前有能力生产相关机械的据说国内也只有一家,而且还有专利保护。
林舒用手指划过桌面,斟酌着用词说道:“国内已经有这个技术了,我之前有在不知道是报纸杂志还是网络上看到相关的新闻。我记得还是在本市注册的公司——可惜我那时候没有太过注意这方面的内容。”他停顿了一下,又笑了起来,说道,“不过也无所谓。回头搜索一下就行了,既然有新闻,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了。”
有他的这些提醒,那家公司果然很快就被找到了。
但是具体的合同签订并没有预想中那么轻松容易。首先就是作为一项极有前途的高新技术的专利拥有者,苍荣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订单需要去完成,这些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所以林舒想要在这家公司订购机器,并不比海外订购容易。
唯一的好处就是扣除各种税务,国内订购确实比海外订购便宜不少,但是这完全解决不了星泽的燃眉之急。
林舒问道:“我们的存货现在还有多少?能限制预购吗?”
谭愿回答道:“林总,你在说傻话。”
哪个傻瓜会在有大量订单的时候进行限制预购?说到底,谭愿觉得,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他们的定价出现了问题。戈眉对于微型智能伙伴的定价大概是五千左右,虽然也有几倍价格的限量珍藏版本,但是五千基本上是平民价格。
在商品定位上,这个价格也是一般人都有能力购买的价格,大概只相当于一部最新版的手机。这个定价在计划上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并不想把智能伙伴做成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让大部分普通人都能够消费和使用才是他们的产品定位。
但是谭愿其实认为他们可以把价格订得稍微更昂贵一点,这样可以有效地把目前的产能利益最大化而不至于脱销。戈眉对这种做法完全不赞同,而且十分反感谭愿插手她的工作,两人最近闹得有点不那么愉快。
林舒不得不插手稍微调解了一下,然而效果十分有限,之后他也只能强制弹压,要求双方不能让私人情绪影响工作。
不过不管如何,产能的事情是必须要首先解决的。
事实上产能不足的事情并不是谭愿或者戈眉的责任,他们的问题只在于低估了宣传的力度和效果,以及玩家的消费能力。
星轨的宣传力度并不算大,本来是想要稳步铺开经销网络,但是大家对于这一样新产品的热情却远超出了众人的预期,导致了星轨的生产能力有些捉襟见肘。
林舒采取的措施也很直接。
“对苍荣主动提价吧。问他们加急的话,能不能先为我们提供几部机器。加急费用最高可提50……这样应该能够能够促使对方先完成我们的订单。”
对于林舒来说,按照他们目前的订单数目,和实际利润,这点额外成本完全比不上消耗的时间成本。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更改订单协议之前,苍荣突然改变了主意,答应了为他们插队完成订单——50的加急费用谭愿甚至都没有机会允诺。
林舒接到电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难免有些意外,但这意外也没有延续多久,因为很快他就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
这天晚上陈文渠请客吃饭,陈明雪也去了。然后陈文渠装作十分云淡风轻,实则带了十足邀功味道地说道:“小舒你这孩子,要买机器怎么不直接跟叔叔说呢?自己人肯定是要优先照顾的嘛。”
“……”这是林舒。
“……”这是陈明雪。
陈文渠那云淡风轻的模样实在是太假了,陈明雪觉得简直就不能直视。林舒好歹还会关心一下自己老妈的情况,又或者是陈明雪的学习进度,但是对陈文渠就没有那么关注了,所以他也才知道原来苍荣是陈文渠的公司。
说实话,林舒一直知道陈文渠是个私企老板,但是在他印象里面,他对这一点一直没有很深刻的认知,因为这位陈叔叔性格实在太软了,他一点也不像个当老板的。
陈文渠性格上就像个文弱书生,林舒外表看上去亲和力虽然也有,但他自己知道自己,他性格是很强的。梁月华本人个性也并不软弱,工作上相当雷厉风行。
陈文渠不是那种性格。
比起商人,他看上去更像是星轨研究所里那些一板一眼,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研究员。体格上他比真正的文弱书生显然好很多,因为这位大老板似乎经常会亲自下车间的关系,有时候林舒会在他身上闻到一些诸如柴油等机械润滑剂的味道。
陈文渠的手臂筋肉结实,握力和臂力惊人,跟那张老是笑得腼腆的脸充满了反差。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