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日记23(三)(4/4)
很“庸俗”,一点点国家大事都不关心。在农村黑暗的夜里,我只有回到我自己的屋子。
我睡在大门南边那一间房子里。房间面积不大,有十来个平方,却很整洁。地上铺着一层红砖,砖上撒一层白石灰,可防潮杀虫,墙壁刷一层白灰,吊顶用的是白纸。屋里摆设不多,一床一桌一椅,床挨着墙壁,床上放着几条被褥。桌挨着床头,桌上摆着一排书本和一瓶墨水。桌前是一把柳木扎成的小椅子。墙壁上贴着几幅字画,两张地图,一张山水画,桌上方的一幅字比较特别,是“奋斗”两字,连笔写的,浓淡的线,条组合成一只奔跑的狼形。当然,我没练过几天毛笔,字还没有什么可欣赏性。朝东的方向是一扇窗户,窗户糊着塑料纸,窗台上放着一个花盆,盆里不是花,而是一株仙人掌,密密的刺丛里长着一个小刺疙瘩,这是花骨朵,相信只要花儿开了,总不勉会有蜂儿和蝶儿飞过来。
我点上一支蜡烛,躺在床上,看一本习题集。在学校已养成习惯,不到夜里十二点,绝对不会有半点困意。
“小心,别烧了头发。”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悄悄推门走进来。她把蜡烛稍稍挪近我,说:“看俺乖戴上眼镜,还真有做大学问的样。”
我心里苦笑,不戴眼镜,啥也看不清,简直是瞪眼瞎;灯光不亮,字又密又小,看一会儿眼就胀得酸痛,没有十年寒窗苦,谁愿戴这鬼玩意。
母亲当然猜不到我心里在想些啥,仍自豪地说:“有几个算命的都给你算过卦,说你命好八字好,将来保准能做大官。小华,你可要好好上学,咱全家都看着你呢。等你考好学,到北京做官,到时候你娘也能跟你享几天福啦。”
“您放心啦,娘,我一定能考好学的。”虽然我这样说,心里却不是滋味。一个农民的儿子,除了读书求学,再没有其他出路了吗!?十年寒窗苦,只为一朝金榜题名,这不是封建科举制度真实写照吗?我有些心乱了,就说:“娘,我困了,我想早点睡了。您也早点歇吧。”
母亲走了,临走又嘱咐我千万把被子盖好。
我躺在床上,大睁着眼,看着白蒙蒙的窗户,我的思绪就在漆黑的的小屋里乱窜。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十六个小时;一支笔,一张冷板凳,一双疲惫的眼,一颗用大了的脑袋,对着一排排的书,一套套的习题,没完没了的考试,这是啥样的生活组合?
每一个学生还都乐此不彼,动机何在?只为两个字——大学!可挤过这根独木桥的毕竟是少数,难道那些多数只能各回各的老路?打工、经商、种植、养殖难道无法摆脱土地的束缚?
一对农民种庄稼,一年有两季,即便春季不成,还有秋季;而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至少要十八年的艰辛,假若十八年不成便极难再有下季了。父母养育儿女可以说要花费一生的功夫。
如果父母十八年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回报,那该是多么伤心可怕的事!,即使我对自己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可还是在漆黑的夜空里打了个寒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