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重生南北灭隋唐》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重生南北灭隋唐 () >> 152.第152章 独孤永业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56526/

152.第152章 独孤永业(2/3)

在曲阜孔氏族人那么多,谁知道孔夫子的嫡系子孙是哪一个!

独孤永业前来孔庙为他带路的是曲阜本地的一名主簿孟令同,因为本地县令早在去年战乱初期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可以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曲阜因为地处偏远朝廷也一直顾不过来没有继续往这里派遣官员。

当然了你想派人也得人家愿意来呀,因此无奈之下一直是身为县里主簿的孟令同在主持曲阜城的政务,作为亚圣孟子的后人他对于先师圣人孔子是非常重视的,前年战乱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他还曾带人为孔林植树数百株,另外他还曾经多次亲自带人修缮眼前这座孔庙。

曲阜孔庙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根据《史记》的记载,当时孔子的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等孔子遗物。

而孔子的崇高地位被官方明确认可却是一直到二百八十多年后的西汉刘邦时期,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刘邦击杀九江王英布后自淮南还长安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

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随着儒学独霸朝堂,孔子的地位越发尊崇起来,元始元年(公元1年),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等到东汉建武五年(29年),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也从过阙里,命祭孔子,其后东汉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永兴元年(153年),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以记,有汉一代庙宇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以宅为庙。

等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孔庙在天下大乱中也难以独善其身,虽然没人敢于破坏庙宇,可是历经汉末三国乃至整个南北朝时期的乱世因为“百祀堕坏”,孔庙日渐颓败下去。

虽然不时也有孔氏族人不时前来修缮看管,可是在这纷乱的年代连人都活不下去了又哪里有时间来管这些呢,这些孔氏族人也不过是平日里打扫一番,对于翻修庙宇是无能为力的。

好容易等到北魏魏文帝年间因为魏文帝倾慕汉文化实行全面汉化政策“令鲁郡修起旧庙”,并安置吏卒百户守卫;又在庙外广修屋宇便于学者居住,可是在随后的魏末动乱和接连数十年战乱中孔庙再一次破败下来。

虽说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天保九年(557年)孔庙均得到地方官府的修葺,还首次为孔子及其诸位弟子塑像,可是在紧接着之后的战乱中因为国力的极度削弱,孔庙再一次无人看管。

原来朝廷派来驻守在这里看守孔庙的上百名士兵竟然逃散一空,现在负责孔庙安全的青壮队伍全是曲阜官府自己组织的孔氏族人青壮组成的。

“孟主簿,圣人当年传播文教之功举世无比,这圣人庙宇必须要守护好呀!”看着眼前还算整洁的孔庙独孤永业也是非常恭敬的对孔子塑像行礼上香,作为擅于文事的武将他对于孔子的尊敬也是其他鲜卑勋贵不能比的。

“大将军也如此尊崇圣人先师?”对于独孤永业如此恭敬的给孔子像行礼孟令同有些惊讶,虽然南北朝时期北朝朝廷为了拉拢一些汉族士族士人,表面上对孔子进行了许多封赏,可是更多不学无术的鲜卑人对孔子的态度是无所谓的甚至是非常不屑一顾的。

看着孟令同的惊讶表情,独孤永业微笑道:“圣人精通于文事,不顾千辛万苦传播文教当为万世之师表,世基(独孤永业字)当然要对圣人恭敬有加了,也好保佑我家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多学一点圣人的诗书学问。”

“呵呵,圣人的学问可不是光有诗书的,大将军难道不知道当年圣人也是武力超群的勇武之士么?”听到独孤永业的话孟令同在一旁笑道。

孔夫子的老爹叔梁纥就是春秋时期鲁国非常出名的武士,而继承了父亲武力的孔夫子更是身长九尺以上、孔武有力、体长善射,驭车骑马都很精通简直是后世山东大汉们成长的标准模板。

“夫子虽然是圣人,但是战场生死之事又哪里是求得来的呢!”独孤永业叹了口气摇摇头道,虽然这一次自己麾下的数万兵马都是经历过同柔然、突厥战斗的边镇镇军,可是面对连绵千里的后勤线,其实他面对的压力也不小。

听独孤永业如此说话,孟令同面色沉静下来好像在下什么决心一般,于是抬头对独孤永业道:“还请大将军恕下官直言,大将军这一次出击虽然会有许多波折但必然是会立下大功勋的,下官愿附骥尾跟随大将军帐下做一刀笔吏,以里奇功!”

“哦?”独孤永业奇怪的看了孟令同一眼,之前他对这个个子不算高仅有七尺三寸,面白微须年已四十余岁的文士的印象并不如何深刻,也只是当做一般文士对待而已,想不到他竟然还有跟随自己上战场立功的雄心壮志。

“孟主簿,你可要知道战场上刀枪无眼,哪怕是身为主帅的我也是随时处于危险中的!你可要想好了才能下决定!”看在对方有些胆量的份上,独孤永业对他很是欣赏决定把情况跟孟令同说清楚,免得误了他的性命。

可是孟令同已经想明白了,他正色对独孤永业道:“大将军,在下二十岁便在这曲阜城做一个文吏到今年已经四十有六,可到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主簿而已。要不

状态提示: 152.第152章 独孤永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