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蕃州(1/2)
刘厚从老~毛子的这些事迹得到启发,他也觉得不管是什么土地,不管现在看起来多么没有用处,不管是苦寒之地还是不毛之地,就算是北极都无所谓,先占了再说。
地下一天没有挖开,一天就不知道这些土地下面蕴藏着什么。等将来科技发达了,没准就会发现地下埋着的全部都是宝贝呢。
这可不是开玩笑也不是yy,而是事实。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地质学家在西伯利亚东部一片直径超过100公里的陨石坑下面,发现一个蕴藏丰富钻石资源的钻石矿,储存量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钻石矿储量的总和还大10倍,可持续开发长达3000年。
你说,有这样的地方,刘厚能不心动吗?能不抢回来吗?西伯利亚东部在哪里?我们往北走一点不就到了吗?这就是刘厚为什么让素利和姜维肃清草原的原因之一。
说完必要性后,他又向庞统介绍克服吐蕃那种“诅咒”的办法,无非就是让他们循序渐进,逐渐升高海拔,每到一个新的高度就适应一段时间,等士兵们身体没什么大碍了再出发到下一个目标。
如果吐蕃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拥有无比强大的军队,这种办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人家根本不会给你这个适应的时间,一定会趁你病要你命。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是唐朝那时候的形势,吐蕃境内就是一盘散沙,最强大的部落也不过几千人口,战士就更少了,这样的势力,在大汉大军面前简直和三岁小孩无异,打他们简直是在欺负人。
这也是为什么刘厚坚持这么早就对吐蕃这个地方动手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吐蕃一盘散沙,收服起来轻而易举,如果等这里的部族逐渐壮大,甚至统一起来,收服起来起码要花费百倍的力气。
为了增加这支部队的攻击力和威慑力,刘厚调拨了两个团的火~枪和十万枚霹雳雷给他们。可以想象,吐蕃那些还处于半原始半奴隶社会的部族,见到这些可以发出震天雷声的武器会有多么惶恐。
所以,即使汉军进入藏地后,体能大幅度下降,战争还是节节胜
(本章未完,请翻页)利,只要他们还有体力点燃霹雳雷的引信,然后扔出去十米八米的距离就够了。
实际上,战斗根本打不起来,汉军往往扔几个霹雳雷,那些吐蕃人就被吓得瑟瑟发抖,跪地求饶,因为他们以为汉军是天兵天将,可以发出夺命的天雷。
为了减少物资的消耗,张飞和庞统只派出十万军队杀入吐蕃,其余的二十万人在和西域毗邻的各个据点据守。后来张飞和庞统才发现,其实派十万人还是太多了,可能五万人就足以收服整个吐蕃地区。
因为进入吐蕃地区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很多场战斗往往只要几百人就能应付。大量的人马还是消耗在各重要地点的驻扎上。
毕竟要控制一块广袤的地盘,总要在一些重要的地点驻军的,否则很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之辈在这些地方作乱,危害到前线部队。
这里驻扎一点,那里驻扎一点,很快五万人马就像撒豆子一样,被撒到吐蕃高原的各个角落。汉军的进军过程就是个撒兵过程,不过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汉军占领整个吐蕃足足用了两到三年。
这其中主要就是因为要让士兵适应高原环境,所以进军过程被人为地减慢了。汉军收服整个吐蕃后,大量的羌人、还有一些不知道什么民族的人被集中起来,被安置在各个建设牧场放牧,或在各种加工厂加工农牧产品。
这些人大多数原本是农奴出身,他们过往的生活过得非常悲惨,现在他们在大汉的治下生活,生活比原来好得多,起码顿顿能吃到饱饭,这让他们不但不怨恨俘虏他们的汉军,反而对汉军感激涕零。
有了大量的农奴为基础,大汉对这片土地的管治就容易多了。至于那些农奴主,当然是被专政的对象了,听话的还好,可以和其他农奴一样在建设兵团参加劳动,不听话的直接被咔嚓掉,还可以省下一份口粮。
收服吐蕃后,刘厚命庞统将这块地方按大汉的规矩,划分出一片片的行政区域,例如整个吐蕃地区,就成立一个州,叫蕃州,庞统任临时的州长,喔,不,应该叫州牧才对,然后下面再划分出若干个郡县。
(本章未完,请翻页)当然,由于这里地广人稀,这里的郡县比中原地区的郡县面积要大得多,但人口却少得多,经济、产出也差得多。至于各级官吏,都由朝廷派出,实行流官制度。
刘厚开办“大汉龙腾学院”以来,培养了大量文化人,这些人总要给他们一个出路,对于一些立有一定功劳,却又还不足以在中原地区担当大任的年轻人,刘厚亲自接见了他们,忽悠,喔,不,勉励他们为国出力,为国奉献,然后派他们到蕃州担任各级官吏。
这些年轻人都是一些热血青年,他们满怀报国热忱,被皇帝一鼓动就很容易热血上涌,斗志昂扬地去苦寒之地报国去了。当然,刘厚也不会亏待他们,他们的任期一般是五年,五年后就调回中原,而且只要不犯错误,官职一般都可以有所提升。
所以,他们去这些艰苦的地方报效国家,其实也相当于是一个镀金的过程。相对于他们去镀金,军这几年推进很迅速,俘虏了很多魏吴两国的官员,当然,也有些是主动投靠过来的。
这些人会经过有关部门的甄别、审查,如果平时作恶多端的,就会接受审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