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望眼欲穿(1/3)
第七百六十六章:耸人听闻的大捷
战争迫在眉睫的功夫,天子出巡也提上日程,这一次出巡,并没有太多的铺张,宫中只准备了御用之物,三千殿前卫随行,一路坐漕船南下,赵佶只在苏杭逗留片刻,便一路南下,乘海船抵达泉州。
而这时,各地的奏疏也传过来,无非是想陛下走陆路,多少安全一些。可是官家出了汴京,一意孤行,谁也拦不住,结果少不得有人捶胸顿足,呜呼哎哉一番。
不过在泉州,迎驾的事虽然繁琐,可是上到海政衙门下到寻常百姓,都是满心的喜悦。天子驾临泉州,在赵佶看来只是走走看看,一时生出贪玩之心。可是对泉州人来说,政治意味就大大不同了。
泉州的海政,虽然有平西王力推,可是遭人诟病的地方着实不少,非议不断,以古论今的有之,旁敲侧击的有之,拿了祖制来做幌子的也有。总之说来说去,就是海政遗祸,非要将这泉州封闭,才肯善罢甘休。
这种言论,都被平西王死死的压着,可是泉州上下,又有谁不担心,朝令夕改的事在大宋多了去了,现在泉州这一番局面,谁知道会不会戛然而止。
可是现在不同了,陛下哪儿都不去,就来泉州,这难道不是对泉州的肯定?证明陛下支持泉州海政?
宫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外头的人都可以猜出无数个政治意味来,更何况今日这么大的阵仗。
当赵佶的御船抵达泉州港,那码头处已是人山人海,无数人蜂拥而至,倒是苦了差役和一部分留驻的水兵,不得不连打带吓,把一些挤的太过份的人打回去。
来的不止是官员百姓,还有数十国的藩王、使臣,当赵佶到了港口的时候,藩王们五体投地,行了大礼,一起颂道:“下臣见过天朝上国大皇帝。”
这礼仪,其实都是早已排练好的,海政衙门这边拟定出来的章程,藩王这边也没有反对,虽然奴颜了一些,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从前大家来朝见,无非是想混一点赏赐,是人都知道大宋人傻钱多速来,态度低调一些,赏赐就越丰厚,成全了大宋的面子,自己也得了实惠,可谓双赢。
不过如今不同了,越国人得罪了平西王,平西王十万天兵操了家伙就杀了过去,这越国还是南洋之虎,一向是骄横惯了的,寻常藩国见了他们都得退让几分。可就是这南洋之虎,人家眉头都不皱一下,直接操了家伙就动手,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换作是其他的藩国,谁敢和十万水师作对?
所以藩王面对平西王的顶头上司,哪个敢表现出一点不恭?
赵佶见了藩王们毕恭毕敬的样子,旅途带来的一丝疲倦霎时一扫而空,他的性子最喜的就是好大喜功,万国来朝倒也罢了,这数十个藩国用臣礼相见,语气恭顺到了极点,让他龙颜顿悦,不禁含笑道:“诸卿请起。”
藩王们乖乖的起身,一个个躬身站着,大气不敢出。
赵佶陡然想起从前那桀骜不驯的泥婆罗王子,一双眼眸在人群中穿梭,微微笑道:“朕听说连泥婆罗王也来了?”
一个藩王胆战心惊的越众而出,双膝跪下,头颅触地,道:“下臣便是泥婆罗王。”
赵佶淡淡一笑,一口浑浊之气狠狠的长吐出来,哈哈一笑,道:“平身,平身……”
赵佶心里突然想,当年太宗皇帝被各国呼之为天可汗的时候,也未必有朕今日的风光,说罢负着手,疲倦的道:“先摆驾,朕要歇一歇。”
吴文彩等人哪里敢怠慢,车驾都已经准备好了,就停在最新修葺了一番的泥路口这边,赵佶看了这泥路,不禁笑起来:“这路倒是稀罕,咦,怎么这路边都供奉着一柄剑?”赵佶目力所及,看到路基处雕塑了一柄用花岗石塑成的长剑,不禁朝身后的吴文彩问道。
吴文彩含笑道:“这是陛下赐予平西王殿下的尚方宝剑,泥路刚刚兴建的时候,因为所取的是寿物,寻常的百姓犯忌讳,所以平西王便拿了陛下赐予的尚方宝剑,说这是天子御赐之物,斩妖除邪,有这尚方宝剑镇守,可保无恙。因此各个路基处,都设了御剑亭,取自镇邪之意。”
这话的意思换了口吻来说,就是证明了赵佶真龙天子的身份,只有真龙天子,所赐的御剑才能镇邪,赵佶听了,更是放声大笑,道:“朕赐平西王尚方宝剑,以示优渥,谁知他竟拿剑来做这等事。”
口里虽然颇有埋怨的意思,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正是因为百姓们吃这一套,所以御剑镇邪才会使人深信不疑,换句话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绝对不是虚妄之词。
赵佶心中想:上一次那御审的时候,书生放出狂言,说朕是昏君,任用奸臣,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今日看来,简直就是胡话,朕今日亲自出巡,才知道百姓的拥护,若是得国不正,抑或是昏聩,谁还认朕这真命天子的身份。
心里这么一想,更加愉悦了,只觉得这一趟来泉州,实在不虚此行,龙颜大悦之下,对吴文彩道:“朕再赐一柄尚方剑给泉州,以此镇邪除恶。”
吴文彩哪里敢怠慢,立即道:“陛下所赐,泉州上下定然欢欣鼓舞,到时微臣发动泉州士商,捐募一座剑祠来,以此供奉御赐宝剑。”
赵佶坐在车驾,两道旁的百姓都急欲看这天子的风采,黑压压的人涌动着,看到赵佶的车驾过来,于是爆发出一阵阵欢呼:“万岁!”
赵佶坐在车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