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玉冰缘》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玉冰缘 () >> 第一回之二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57424/

第一回之二(3/3)

手下也是能臣猛将,实力不在我之下,真动起真格的来,不见得咱们占便宜。”侯君集闻到:“是啊大王,还得有个万全之策。”程咬金一听此言,吼道:“万全万全,人家刀都架到咱们脖子上了!”张士贵站起来说道:“我想,咱们还是找皇上评理为妙。”高士廉、秦琼赶紧打住了话头:“现在皇上偏心于李建成等人,前者杀我刘静,废黜老房和老杜,明显是看咱们不顺眼,再说,派兵出征突厥,却实是当务之急,说实话,李建成也是一名将才,单从征战角度看,派他统军出征,也未为不可。”于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嚷嚷,没有定论。李世民端坐在王座上,细心倾听,只不过面色略带犹豫。房玄龄见此,起身一揖道:“莫不是大王已有高见?以愚臣微见,明日早朝,李建成与李元吉必定上朝启奏出兵一事,莫不如派人埋伏于玄武门侧,伺机而动,然后上朝理论,既不会使天下刀兵相见,黎民涂炭,又不会多伤及无辜,失大王仁善美名。方为上策。”秦王长叹道:“此事我也思量过,只是建成乃我兄长,元吉是我四弟,若真如此,恐留恶名于世,亦我所不忍。”长孙无忌起身说道:“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于非常之时建非常之业。愿大王早作决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倘若大王有朝一日垂拱九天,只要善待黎民,以苍生为念,大王必定名垂千古。否则,我君臣将尸骨不存矣。”秦王世民微微点头,叹息道:“可惜我大军精锐皆在边关,我早年所建帮派群豪又远在东都(今洛阳),一时难以调回。”众人闻及,一起站起秉道:“请大王勿虑,我等誓死效忠大王!”于是君臣密议已定。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张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于长安玄武门内,伺机以待。时朝霞布于东方,熏风轻拂,竟无半点暑气。当建成、元吉率领百余人的护卫及谋臣,刚刚来到玄武门前,长孙无忌一声大叫:“元吉休走,拿命来!”几人突然蹿出,建成猝不及防,被李世民一箭射死,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剑?钍烂癖彼ぴ诘叵拢?弁床荒芷鹄础@钤阶??戳伲?蝗淮芰斯?矗?嵯鲁す??拖胗霉?依账狼赝酢n境倬吹略韭砉?矗?笊?持??溃骸袄钤??阆肽蹦妫俊痹??讲脚芟蛭涞碌睿?胍?敫咦姹ㄐ牌览恚?境倬吹履哪芊呕9樯剑孔萋碜飞希?渖绷死钤??q次莱灯锝??腭捶肓8?堤?铀姥叮?驹唬骸捌裼猩?芷涠鳎??捞悠淠押酰 蹦擞敫被ぞ?ν虺埂3a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迅速赶到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东宫诸将不能进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扎在玄武门,挺身出战,左右亲近的人止住曰:“我们不知道事情始末,还应该在一旁观望,等大军集结,成列而战,未为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战死。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一看不好,忙把二人首级割下,用竹竿挑在空中,大喊一声:“建成、元吉头颅在此!众人不可妄动!”东宫诸将臣看罢,知道元戎已死,再反抗也是于事无补,于是纷纷放下兵刃。三天后,高祖李渊见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之下,禅位于秦王,后世尊为太宗,李渊自为太上皇。此事史称“玄武门之变○1”。这次宫廷政变虽然惨烈,但为大唐江山开创了盛世。

太宗即位之后,果然任人唯贤,倡导廉政、节俭,重视农田水利,疆域之大,远过汉武,国富民强,万邦来朝。这就是有名的贞观之治。加之进一步开科取士,不论士庶,民皆思。贞观之初,竟有数名神童闻名于世。所谓神童,只不过是天资聪颖,区区几岁就能作诗成而已,并非一些小书外传所说神童法力无边,呼风唤雨等等,试问世上,哪有什么法力高强的人存在?其实,神童出于太平时节,并不足为奇,乱世之时,民不聊生,人如草芥,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什么条件延师求?即便偶尔有神童,也不过是世家子弟,像后汉的王粲,三国曹魏的曹冲等等。大唐定鼎之后,百业景然,人口已由一千万激增至四、五千万,国家殷富,人民安康,神童问世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历代皇帝都好大喜功,古今中外,无一例外,更有阿谀之臣加以添叶,说的锦上添花,以取悦圣容。于是太宗下令颁赐神童,以示其治武功。

却不知谁谓神童?又有何才能奇遇?且看下回分解。

○1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上共有四次玄武门之变,第一次政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第二次政变发生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第三次是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的政变;第四次则是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的政变。


状态提示: 第一回之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