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交友(1/2)
工地的边上有一个小超市,说是超市有点夸张,其实是一个小卖部。房子是一个公共汽车的破旧外壳,前面木棍支起一个棚子,用油毡破席遮风挡雨。金龙走过去问那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二锅头多少钱一瓶?”
女人道:“你说的是怀温红星的,还是顺义牛栏山的?”
二歪说二锅头还不一样啊?
“不一样。红星二锅头是怀温出的,劲儿大。顺义牛栏山出的二锅头平和。看你们喜欢劲儿大的,还是劲儿小的。”
为民和金龙几乎同时“扑哧”一下笑了,金龙说:“劲大劲小,我们怎么能感觉出来?”女人没有反应过来:“人和人喜欢的不一样,有的喜欢劲儿大,有的喜欢劲儿小。我不喝酒,不知道劲儿大好还是劲儿小好。”
看到金龙他们在坏笑,女人终于咂摸过味了。“你们几个臭小子,沾便宜是不?”
金龙说:“没有,嫂子。我们一听你说话和我们老家差不多,以为你是老家人哪。”
女人说我是安徽阜阳人,你们是那里人啊?
二歪说我们是河南兰封县的。安徽阜阳和河南搭界,至少是半个老乡。
女人说可不是。我们都说自己是半个河南人,听豫剧,吃面条,说一口分不清河南安徽界限的话。
“那我们就是老乡了。”为民说。
女人说就是老乡,有啥事儿说句话,嫂子能帮忙的,缝缝补补的你们拿过来,没有问题。
二歪说嫂子,你太好了。看到你就跟看到我亲嫂子一样。”
那女人一笑:“你们几个小人头真会说话儿,不像工地上那些人,三脚踹不出个屁来。以后没有事,多陪嫂子说说话。”
二歪说:“好咧,嫂子,我们天天来陪你说话。”
说话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骑一辆平板的三轮车站住了,车上堆满了纸箱子、塑料薄膜,还有一些生锈的钢筋铁棍,肯定是捡破烂捡来的。他听老婆说是几个半拉老乡,热情的不得了,掏出烟来敬金龙他们,几个人摆手不会抽。
大哥说:“我姓陈,叫满仓。我家里这口子叫尹秀芝。家里人都叫陈家的,或者是满仓嫂,你们咋叫都行。”
金龙说,我们老家也是这习惯,就叫满仓嫂吧。几个人点头附和说,叫嫂子好听。
满仓两口子去年从老家出来,认识的字西瓜那么大也装不了一麻袋。家里上有老父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上学,几亩地一年挣的钱不够给孩子交学费。两人一跺脚一咬牙,到京城来找部队当官儿的表哥来了。表哥看他们两个人年龄这么大也不会点手艺,工作不好找,便出500块钱让他们做个小本儿生意。满仓感到在京城做小买卖丢人,从城里搬到了工地。每天从城里进点烟酒零食,卖给工地上的民工。秀芝说:“兄弟,你看你哥这个人眼高手低,屁大的本事没有,还总嫌赚的少,恨不得一天就能弄个万元户。你想这可能吗?我那个表哥当了团长了一个月才千把块钱。这个小店每天都能收进来三、五十块钱,比我表哥工资挣的还多,你有啥不满足。”
满仓狠狠的说,日他姐不是我着急,家里大人小孩几张嘴等着吃,这一天才几十块钱够干啥?汤多米少我恨不得一天能弄个万元户出来。
尹秀芝说:“你是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儿。我和你说积少成多,有就比没有好。”
满仓不耐烦:“去去,就你老娘们儿事儿多。”
星期天,因为盖房的材料跟不上,工地放了半天假。满仓非要请金龙他们几个喝酒,地点是他的小卖部里。金龙提议,把我们的领班李江海也叫上吧。
满仓高兴地说,可以,你们把他叫来吧,只不过是多一双筷子。
满仓嫂子提醒他:“你会不会说句人话,咋叫多一双筷子,你不想叫人来就不叫,人请来要宾客相待,你说这话是让人来还是不让人来。”
满仓说:“老家说话习惯改不了了,以后真得注意点儿。以后改不行吗?老婆。”
他老婆哼了一声:“狗改不了吃屎。”
喝酒的菜很简单,两个猪蹄切开分八掰,炒了一盘花生,还有一盘炒鸡蛋和咸鸭蛋。这些都是满仓的小卖部里卖的东西,切好上到桌上当菜吃。二歪上来夹了一块猪蹄,金龙一直给他使眼色,二歪没有看到似的不当回事儿。在农村吃饭请客,菜和和酒不多,一个人懂不懂事儿,就是看你在这种场合知不知道看菜下酒。既要喝出气氛,又不让主家因为菜不丰盛儿尴尬。二歪那顾上这些,从年下出门到现在,有两个月没有吃过整块的肉了,今天看到猪蹄嘴里的口水都流出来了。金龙看他没有反应,直接说:“二歪头你过来,我和你说个事儿。”
“啥事儿金龙哥,有事儿在这儿说呗。”
“叫你过来你就过来,那么多事儿啊。”
二歪唆着猪蹄,跟着金龙走到旁边,金龙说:“你长眼没有啊,二歪头?”
“咋啦,我没有犯错啊。”
“出门在外,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看你那个下三烂的样子,好像多少年没有吃过肉一样。”
“我们以前吃猪蹄不都是这样吗,又是皮又是筋的,一下子啃不下来,不得慢慢唆慢慢啃吗?上面有肉扔掉了不是更浪费吗,你们不骂死我才怪那。”
“你唆猪蹄那个吃相,比你蹶着光屁股让人看屁股都难看。看过老戏没有,里面的王公贵族吃饭喝酒都是用长袖子遮起来,不让人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