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174(3/4)
佃户们,一切就有过百分之八十的人成为他最坚定的支持者正是这些人的支持,他才可以将蒋先生打垮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支持,毛先生一有事就发动群众,凭你三头六臂,一旦面对数以亿计的群众,你除了投降没有别的选择千百年来,在制服文人这个问题上,许多皇帝都犯了难其实文人及不如他们自己所标榜的那么高尚,也不如在某些年月所形容的那么不堪有些人选择了尊重文人,如赵匡胤,宋朝的国祚绵延三百多年,不过宋朝太祖皇帝驾崩,即位的太宗皇帝不是他的儿子,却是他的兄弟,太祖一系日趋凋零等到金人长驱直入,宋朝蒙受国耻,即位的高宗皇帝绝嗣,之后皇位又开始太祖的门下传递,这里面因果报应的意味十分浓厚当初太宗皇帝霸占李后主的女人,他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不如
之后他的子孙遭到金人的同样对待,这可谓是天道好还、报应不爽人活世上,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后代子孙积德赵匡胤立下了重文轻武的规矩,对待文臣,唯恐不够宽厚,对待武将,则像对象带囚犯一样所以宋朝军人往往没有很好的军事素质,士气也不高每当敌人来犯,他们就不遗余力的打败仗,到最后还是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破财消灾宋朝的文人嘛又如何呢?宋朝文人对武将的歧视是非常厉害的,武将在宋朝抬不起头来,这样的朝廷根本不值得军人们为之卖命
宋朝的文人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被后世捧的非常厉害的范仲淹公开结党,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欧阳修等人纷纷出来为他辩护,辩护的理由和范仲淹自己的说法差不多,可见皇帝所提倡的价值观在宋朝根本就行不通,他们自有一套主张这些人对上蔑视皇帝,对下欺压百姓皇帝关心百姓的利益,大官僚文彦博说:“陛下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这种说法是很荒唐的,所谓治天下,目的是要天下治,要让百姓的生活好转如果说所谓治天下就是和士大夫一起蹂躏天下,这未免太可耻了尽管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百姓的生活还是非常苦,因为大部分的资源都被控制在那些官僚的手里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敬文人士大夫,即便是被文人们骂的一塌糊涂的明朝也不例外因为大部分的皇帝文化程度都不高,毛先生以文人身份登上皇位,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
他深知文人固然怕死,但是他们害怕自己的名声被玷污,如果一个洁身自好的文人被说成是一个厚颜无耻、坏事做尽的人,他会觉得比杀了自己还要难受毛先生抓住这一点,从而让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文人纷纷低头臣服每次上课,苗烧水虽然也很认真的听课,但平心而论,他完全不知道这些能有什么用英语课反而比较轻松,因为他一句也听不懂,只需看着老师就可以了,宋娟姑娘虽然不至于把他迷倒,但容貌还算说得过去
其实许多时候人处在幸福之中的时候他完全感觉不到,等事情过去了才知道它的价值如今能看着宋娟过日子,这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是啊下课之后,学生们鱼贯而出,阳光虽然不像盛夏时那般热烈,却也有几分余韵西安的天气与陕北不同,陕北的天下变化起来会较为剧烈,西安的天气则要磨叽许多,或者说西安的天气比较温和即便是到了深秋时节,人们还是能够享受温暖的阳光过去关中人瞧不起陕北人,那是因为陕北地方闭塞、贫穷,人没有见识
只要露出陕北口音,人们立刻就会侧目而视现在关中人瞧不起陕北人,因为陕北人有了钱,却没有品味,价格昂贵的衣服穿在这些人身上简直太浪费了平心而论,一个操一口关中话的人说自己很时尚,恐怕人们会笑掉大牙关中人给外界的印象是守旧、懒散、自大,相对于陕北人,他们并不能够找到多少优越感部分关中的朋友自认为关中人比较中庸,而陕北人比较激烈这跟两地的天气倒是很符合,陕北人当然跟中庸无关,但我们也很难相信满嘴关中话的人会很中庸
一些人关中人会羡慕在陕北生活的人,他们觉得陕北的人际关系比较单纯,乍一看这像是在夸陕北人,其实这是用另一种方式说陕北人蠢陕北人是不是真的很蠢,这个姑且不论关中人绝不像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聪明,前文书曾说道商业较为发达的地方,人情的东西就会少一些,帐也会算的细而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的地方,人情的力量就会很强大
如果据此认为落后地区人们会好相处那可就错了,人情是一种非常虚伪的东西如果你相信他,短时间内也许你能乐在其中,时间一长你就会感觉人情其实是一种莫名的负担它会让你活的很累,商业背景之下,人们尽管互相算计,只要没有不守规矩的交易,人们都会活得很好回到宿舍,许多事情都抛在了身后,他拿起事先借来的书看了起来他的生活是遵照一定的程式来进行的,所以看起来很有规律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他虽然已经很喜欢琚嫒,却没有机会接近她这简直太痛苦了,面对琚嫒的好感,按理说他不该无所作为,可他偏偏什么都没干好其实他还是干了一点,他把自己对琚嫒的爱慕之情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在了笔记本上
有时候怀旧未必是一种好东西,它让你不能够全心全意的欣赏当下的美景爱过一个不爱你的女人,这不是什么罪过,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