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193(1/4)
第一百九十三回:假言甘露谋害宦官/宫变不成宏图寂灭
李昂把他们像种子一样撒了下去,就等着时机成熟的时候接收果实看官在这个时候也许会有一些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那些人明明是受王守澄的举荐进而受到重用的,却要参与针对宦官阴谋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不错王守澄对他们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王守澄的举荐,他们可能真的没有做这样一件大事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忘记知遇之恩,甘愿与宦官决裂呢?
其一这些人是非常高的,他们当然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主宰沉浮的力量,而这些年宦官把持权柄的现状让他们深感不满,与其受宦官摆布,不如联手皇帝将宦官做掉,如果阴谋得逞,天下就在他们的手中了其二有来自皇帝和宦官的双重信任,他们自认为可以把这件事做成就在皇帝的种子撒下去不就,在挑拨离间的战线上出现了的成果,王守澄屡次皇帝举报仇士良的罪行,可每次这样做,皇帝都在打哈哈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这个时候他真是把肠子都悔青了,会不该贪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空名头,而失去了对神策军的控制权如此一来自己就像是一只被拔光了毛的鸡,就差下锅了
仇士良知道什么叫贼咬一口、入骨三分其实一直以来他都留神搜集王守澄的各种违法证据,他相信有朝一日这些东西能够用得上没想到真的就派上了用场,他带着那些证据来见皇帝,皇帝看了这些证据之后,装出一口痛苦的表情,说:“真是太过分了”继而又露出一副无助的表情,仇士良一看,自己已经把事情做到了这一步,如果不能及时将王守澄他们除掉,等到他们组织力量反扑的时候,自己恐怕吃不消毕竟人家在太监这行混了这么多年,你才混了多少年于是说:“陛下将他们招到含风殿,臣令神策军埋伏在殿内,等他们一到就把他们全部抓起来”皇帝装作还在犹豫,仇士良说:“陛下,但凡要是还有逼得方法,晓得不愿意这样做”
皇帝说:“朕知道你是个忠臣,你只管去做,我相信你”于是按照他的请求,皇帝传旨让杨承和、王践言、陈弘志、王守澄等人在不同的时间到含风殿,到场之后悉数被捕按照仇士良的意见,他们应该被就地正法,皇帝却说:“杀人这件事不能不慎重,一旦刀子砍下去,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于是他命令仇士良保证这些人的安全,把它们全部送到大理寺,皇帝希望通过一次公开审判,将宦官的疯狂做法昭告天下,从而起到警示宦官的作用因为仇士良自认为我有他们犯案的铁证,所以他倒也没有在这件事上做过多的坚持,按照黄碟旨意将它们全部送到大理寺的监狱里大理寺卿自知接到一个烫手的山芋,对于他们到底应该怎么处置?单就论罪行,那当然没有问题,可以直接判处死刑,可这些人在宦官这个行当里是非常受尊重的,如果要是放他一马,朝廷那儿是交代不过去的,可要是把他杀了,岂不是得罪了那么多的宦官大理寺想了**,最后说:“我还是秉公办理比较好,这样各方都能够接受”
拿定了主意,赶紧给皇帝上奏疏,里面写的是:陛下,臣觉得这些人所犯的是惊天大案,不是我一个衙门的权限所能审判,希望皇上能采用三堂会审的漠视来进行,一则可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二则也是对宪宗皇帝的一种尊重皇帝看到这封奏疏,觉得十分有理如果说现在地里的种子还没有长起来,这个时候如果把这批人都给做了,仇士良的势力就迅增长,他就会成为第二个王守澄甚至比王守澄的影响力还要大,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他的用这个人遏制仇士良的影响力,对此仇士良也并非浑然不知,但他觉得王守澄已经是煮熟的鸭子,无论如何也飞不走了他就不相信一个杀死宪宗皇帝的人可以免于死刑
皇帝准许大理寺卿的奏请,决定让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家协同办案,也就是所谓三堂会审听到这个消息,王守澄他们很受鼓舞,心想老子在宫里和朝中经营多年,依附在老子手下的徒子徒孙多如牛毛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平安的走出去经过三个衙门堂官和副手在和议,决定先提审杨承和这一日阳光明媚,杨承和依旧穿着公服,大模大样的立于堂下,说:“诸位要是不介意,我就席地而坐了”其实原本他是想讨要坐垫的,可一看烫伤气氛森严,便放弃了这个想法他坐在地上,眼睛扫视一周,说:“宝贝儿们有什么问题就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刑部尚书坐在正中间,手里将惊堂木往案上一拍,说:“很好,本部堂请杨公公赐教,当年宪宗皇帝是怎么死的?”杨承和说:“宪宗皇帝驾崩前后,我们都可以证明它是自然死亡,并非是遇害”刑部尚书说:“不是所有人都能证明,我的确是六部堂官中的一个,不过我的级别也不足以方便让我知道太过于机要的事”杨承和说:“瞧你这话说的,虽然你没有入,可你曾多次出入宫禁,现在你装不知道,你觉得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刑部尚书笑着说:“宝贝儿,现在我审你,你怎么反过来质问我?”杨承和说:“你为什么这么不识逗?”一听这刑部尚书长出一口气,大理寺卿说:“大人,我能问个问题吗?”刑部尚书笑着说:“瞧你这话说得,你是参与会审的堂官,为什么不能问?”大理寺卿说:“杨公公,如果我没有宪宗皇帝被阴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