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涂山大会(1/2)
大禹理所当然的被帝舜选中,册定他为帝位的接班人,不能不说舜哥还是相当有眼光地。
帝舜的这个决定,可是非同寻常,因为大禹的父亲就是鲧——那位治水失败惨遭帝舜杀害的伯爵。
严格的来说,大禹和帝舜之间有杀父之仇。
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仇恨比杀父之仇更大呢?几乎可以说没有!
但是,帝舜和大禹就是这么和谐又统一的顺利完成了一次政权的正式移交。
什么恩怨情仇,在俩位伟人之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为了国家利益,可以劫波渡尽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不象某些人,被人骂上一句,也得恨个三十三天,要是真有杀父之仇,还不得日夜图之矢志不渝了。
大禹被帝舜选中,他的丰功伟绩只是一方面,可以说只是让帝舜决定禅让的一个外因,起决定因素的还有一个内因。
帝舜与帝尧有个相似之处,帝舜的儿子商均和帝尧的儿子丹朱简直一模一样,都是一位不肖之子,他们都喜欢玩酷、任性、炫富、装逼,还不会下围棋。
幸运的是帝舜有帝尧一样伟大的心脏、伟大的情怀、伟大的人格,所以,帝舜才会做出与帝尧同样伟大的事情,把国家最高领导权交给一位外人,甚至交给一位“仇人”。
舜哥,小弟提醒一下,你就不怕丢掉权力后遭受报复吗?
没有仇恨哪里来的报复!
在舜帝和大禹之间只有国家的利益,只有百姓的福祉,私人那点事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叫事。
仇恨,那种思想太狭隘了,只有佞人才会斤斤计较,才会睚眦必报!
让我们为古代的民主,为古代的圣王帝尧、帝舜点一千万个赞吧!
.
后来,大禹不出意外的成为华夏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可以说,大禹登基,天下归心。
和尧舜相比,大禹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古代帝王,因为大禹是中国古代仅次于尧舜的又一位贤王。
首先,大禹不是一位农民,他是黄帝的玄孙,身份尊贵,但他从来不摆那些所谓贵族的“范”。
大禹是一位生活非常节俭的帝王,他的宫室卑小,饮食损薄,土阶三等,衣裳细布。
大禹治水更是劳身焦思,亲力亲为,手足胼胝。为了开道,他甚至不惜变身一只飞熊撞开一条峡谷。
多伟大的领袖啊,大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了。
大禹创造的经典很多,让他名垂青史的除了“大禹治水”还有“神州九鼎”。
关于“神州九鼎”还得从大禹登基的那个隆重的庆典上开始说起。
直到舜帝去世后,大禹才选了个良辰吉日,在涂山正式登基就位。
这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诸侯们闻讯纷纷赶来参加大禹的登基大典,生怕错过这次盛大的集会。
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真正的万国来朝,可想而知,那次庆典有多么隆重和热烈,这种规模在后世简直不敢想象。
大禹站立高台,顶天立地,身装法服,手执玄圭,接受了八方诸侯的朝拜,并在本次大会上做了一个重要讲话。
大禹声若洪钟、响遏行云,说出了一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
正是: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简化一下就是成语“不矜不伐”。
这句话更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只要你不骄傲自大,天下没比你更强大的;只要你不吹牛,牛就不会死!
当时人类最大的一次庆典活动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诸侯们和大禹一一惜别,然后踏上了各自返国的路程。
大禹继位后,由于他的声名远播,众望所归,天下诸侯常常前来贡献方物,表示臣服。
大禹每次都会亲自接见每一位前来进贡的诸侯或者使者,从来不端什么帝王尊贵的架子。他嘘寒问暖,了解当地的民情,把祖国的问候和热情带给远方的客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禹国库里的金越聚越多,多到都得露天堆放了。
你想吧,一个生活俭朴的帝王又接受了那么多的进贡,“金”能少吗。
不过,那时候的金不是现在的金子,秦前的金泛指青铜。
面对着越堆越高的金,一个念头终于出现在大禹的脑海。
铸鼎。
铸鼎在那个时代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可是,当时除了黄帝曾经铸成可以成神的鼎之后,后世还没有人成功地铸成过鼎,这让大禹有些犹豫不决。
大禹是一位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帝王,他对成仙没有任何兴趣。大禹的一生都在做一些实事,他喜欢脚踏实地的任劳任怨,不喜欢虚无飘渺的凌波微步。
对于铸鼎,大禹很担心会劳民伤财,毕竟,黄帝穷其一生才铸成一鼎,自己会不会历经失败却不能成功呢?
连大禹也不能说自己的人品一定比黄帝好、自己的寿命一定比黄帝长。
思考,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思考,是为了做出决定。
当大禹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决定铸鼎之后,对着黄帝留下来的《黄帝九鼎神丹经》,是铸其一鼎还是九鼎全铸,他反复征询意见,反对的人居多,还是他力排众议,最后确定一次铸成九鼎,毕其功于一役。
当大禹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天地都为之失色。
大禹的威信极高,他亲率百姓跋山涉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