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地主老财(1/2)
话说,大宋山东济州府郓城县境内,有一处乡村,住着百十户人家,均以务农为生。这村里因姓宋的人最多,故名宋家村。
宋家村老宋家的老祖宗据说乃是商朝遗族贵胄微子启,武王灭纣之后,被周王赐爵为宋公,成为一方的诸候国,“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其后人。
历经春秋,宋国灭亡,其后人以国为姓,繁衍生息,流传至今。
宋家村的老宋家的人,世代务农,从唐至宋没出过一个象样的人物,因为没有家谱,所以,也就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宋襄公之后的哪一枝了,反正,老子姓宋,养下个儿子也姓宋,养下孙子呢……还姓宋,这就叫血脉传承。
到了徽宗天子赵佶这时候,宋家村里最有名的人就是宋太公,原因很简单,因为宋太公很有钱。
宋太公家里有良田千亩,鸡鸭成群,雇了几十户庄客,以粮食生产为主、畜牧生产为辅,种养结合,兼营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贸易,搁着现在就是一位典型的“乡镇企业家”。
在大宋,对乡下有钱的人们统称为“财主”,再加上宋太公家户口本上的“成份”写得是“地主”,合起来就是“地主老财”。
宋太公因为上了点岁数,庄上人当面尊称他一声“宋太公”,背后都管他叫“老地主”。
人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子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老地主能没名吗?
谁还没听说过刘文彩呀,没名的都是那些个老农民,谁知道哪位农民大哥给刘文彩种过地?
没有吗?知道给宋太公种过地的农民大哥名字的也算。
什么!还是一个也没有?
瞧见了吧,嘿嘿!
依照宋律,身为地主老财的宋太公每年要向县内交纳“夏税秋米”——合称“二税”,这是国家法定的“农业税”,要想做个大宋合法地主,这俩笔支出是一项也不能免的。
除了交税之外,宋太公额外还要交一些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乡政府、村集体的各种摊派和赞助,再除去自己家里的生活费用,其实一年到头也余不了多少闲钱。
别以为老地主家里就有钱,在大宋真正有钱的是那些个“土豪”和“资本家”,当然了,最有钱得还得算那些个“官僚”们。
世界“五百富豪”明的暗的全是他们的名字,没“老地主”什么事。
老蔡家的祖训是“诗礼传家”,老宋家祖训则是“勤俭持家”,老蔡家的祖训在墙上挂着给人看的,老宋家的祖训是口口相传心里记着的。
这就是官和民之家的一个区别。
数代以来,老宋家的人一直遵纪守法,从来不惹事生非炫富任性,知道夹着尾巴做人,是规规矩矩挣小钱,老老实实当地主,不曾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子孙虽然没有什么大出息,数代积累,却攒下万贯家财,也算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了。
这代宋太公深得老宋家真传,过日子精打细算,绝对不会浪费一分钱,确实没有枉姓了一个宋字。
宋太公娶了本县一位保正之女,婚后育有四个儿子,长子次子早夭,活下俩个儿子三郎四郎,只是没个女儿。
宋太公老婆到是一心想要个女孩儿,谁让女儿是娘的贴心小棉袄呢,娘要少了小棉袄,这冬天怎么过呀?可惜的是太公老婆生了四男再也不孕,就动了心思,劝太公纳个小。
太公老婆是这么说的,“老公,家里事情多,我身体又不太好,一个人忙不过来,你能不能再纳一房妾,我也好有个帮手。”
不料宋太公听了就一瞪眼,说了一句:“养小不花银子吗?”
太公老婆早有准备,马上接了一句:“我出钱,我娘家带来的私房钱还有不少呢。”
“你的钱还要留给咱孙子呢。”看看宋太公多会算计,连自个老婆的遗产都做好了安排。
太公老婆只好闭嘴。
太公老婆是个不识字但非常贤惠的女人,知道嫁鸡随鸡,夫唱妇随的道理,后来又提了俩回,见太公执意不肯,太公老婆也就彻底断了这个念头。
后来太公老婆生了大病,至死也没圆上一个女儿之梦。
这世界,谁都会有个梦想,梦想低的可能只想添一件小棉袄,梦想高的会想着怎么拯救地球解放全人类呢。
问题是,不管什么梦,你最好想一想罢了,千万可不能当真。
梦想,其实就是让人梦里想想的意思。
宋太公一生节俭,为了省钱,没有再续弦,不是没人替他张罗这件事情,那阵子愿意嫁给地主老财的闺女多了去了,到了现在嘛……也还是有不少。
关键的是有人一提,宋太公就会绷着个老脸问一句:“不花钱吗?”
谁家姑娘嫁给你不要钱呀,你老糊涂了吧!
就这样,宋太公把俩个儿子拉扯成人了,没想到宋太公如此节俭,却养了个败家的儿子,这让宋太公每每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宋太公那个败家的儿子叫什么呢?
就是——宋江。
宋江在家里行三,所以,认识他的都管他叫宋三郎。
在这里且不说宋三郎,先说宋三郎的弟弟宋四郎。
宋太公四小子名叫宋清,人长的干干净净的,稍微有点瘦,在家帮爹爹打理着自家的产业,为人也极象其父,精于计算,能勤俭持家,知道积少可以成多这个简单的道理,宋清这么发展下去,岁数老了就是另一个宋太公。
在《水浒传》里,宋清虽然没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