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意在黄埔(1/2)
与杨希闵和刘震寰怀着同样心思的,也有着不少人锦衣杀明。黄大伟、李福林、许崇智、胡汉民、汪兆铭,一个个**党内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全都心思流转。
刘浩然的日子忽然间又火热了起来,前阵子因为飞鹅山的战事,他受到了孙逸仙的疑忌,更因此而备受众人冷落怒海归航。那一段时间,也就只有胡汉民还在与他来往,就连姜瑞元对他的态度也冷淡了不少。
如今这一情况,却是大为改观。尤其是军械上面的事情,更尤为突出。兴华社在粤省一地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各个方面也都给几分面子。廖仲恺这个财政部长,大多时候甚至要看刘浩然的脸色行事。
无论是财政问题还是军械问题,或多或少都要仰仗兴华社的帮助,大元帅府的许多事情才能够运转得开。
奢侈到有些庸俗的大元帅府书房内,孙逸仙脸色铁青,旁边只有姜瑞元以及叶宜伟二人陪着。汪兆铭和胡汉民的工作比较繁忙,没有多少时间来这里陪坐。
“魁首,不必如此气恼。”
姜瑞元赔着一副笑脸,在旁边劝着。广州城内现在怨声载道,军中的将官对于孙逸仙也是颇有微词。
原因无他,军饷的筹集越来越难了,商户和地主大多都不肯合作。全都是因为已经不看好大元帅府的统治权威了,毕竟这么折腾,谁还会对你**党有好感?
“哼,这帮刁民,竟敢如此藐视政府的权威那杨绍基也着实可恶,打着我的旗号在民间四处收刮,却把责任赖在我的头上”
也难怪孙大炮气血上涌,怒发冲冠。沈鸿英的叛军还没彻底剿灭,滇军却是不服从调令,直接就回师广州,把一些有好处的地盘全给占了。偏偏当时局面混乱,待大元帅府反应过来,却已经生米煮成熟饭,无可奈何了。
总不能把滇军也宣布成叛军吧
心中对于孙逸仙的这番话很不以为然,但姜瑞元也不会傻到把这种事情说出来,反而是摆出了一副较低的姿态:“魁首何必气恼,军阀历来不可信任,我党如今之要务,却是成立军校,培养绝对效忠于党国的正规军”
“瑞元所言不虚,魁首,当务之急,就是要立校建军我们不必理会这些腐朽堕落的军阀队伍,待到大军一成,这些小丑尽为泥粉矣。”
叶宜伟站起身来,长身卓立,眉宇间凝聚着浓郁的英气,话语也是斩钉截铁,器宇不凡。看他的态度,显是对如今的几支军阀队伍不屑一顾。
这番话语,显然是博得了孙逸仙的赏识,只见他爽朗大笑:“沧白此言甚得我意,以俄为师的计划我原本还心存疑虑,但如今却也知道,这是我不得不做之事。当今天下,军阀四起,世道纷乱,我欲起兵匡扶天下。”
“却是每每被小人误事,竟至**功败垂成,蹉跎半生一事无成。尤其是沈鸿英这个叛逆,更是坏我大事。若要建功立业,军阀不足为凭,我当立校建军,再图霸举。忘诸君助我,共享天下。”
双目炯然,精光四射,虽然未敢直视,但姜瑞元和叶宜伟都从中感觉到了澎湃炽热的野心和烈焰。这才是他们誓死追随左右的魁首大人,才是那个内心之中滚动着野望的雄主
“我等愿往”
大声呼喊着,姜瑞元和叶宜伟都沉醉于这一股气势之中。大丈夫行于世,当掌大权,操国器,岂可碌碌而为?孙逸仙的这个举动,无异于给了他们希望。
道德的准绳,从来都不适合用在人主身上。毕竟对于**者而言,事业和权力才是根本,无论在成功之前犯下了多少的错误,只要胜利了,就可以掩盖,就可以弥补。所以自古成王败寇,非是虚言。
做到了姜瑞元和叶宜伟这样的位置,民心只是可以操纵和利用的东西,并非是根本。就像陈炯明那样,虽有治世之才,却无人主的决断,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是故姜瑞元等才丝毫不在意孙逸仙的品格,愿意追随其后,以师礼相待。
“哈哈哈,有尔等为我臂助,何愁大业不成?”看着两个亲信下属表了忠心,孙逸仙也自是开怀大笑。原本的汪兆铭和胡汉民,虽然可以作为亲信,但到底是文职,不比姜瑞元和叶宜伟。
前者可以作为**党的接替人来培养,而后者也是难得的统兵大将,这两人的忠诚也毋庸置疑。有此臂助,孙逸仙才算是彻底的放下心来。更是坚定了他要凝党立军,以党治军的决心和信念。
“创办军官学校,建立**军”的建议是当年和孙逸仙会谈时,俄国人马林提出来的。那已经是1921年时候的事情,当时孙逸仙还在桂林忙于北伐,这个建议亦不过是“姑妄说之,姑妄听之”而已。
转眼不到两年,却成了**党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想想看也是,军队的权力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孙逸仙始终是难以安心的做他的海陆空兵马大元帅。乱世之中,没有兵权就什么也没有,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以前单靠收买军官和扯**虎皮的老办法已经被证明是没有前途的了,每次都是声势浩大,然后一旦事成,立马就窝里反。手里面握着兵权的军阀头目,哪个又愿意甘做小弟呢?
面对这种局面,孙逸仙迫切的需要建立一支对他绝对忠诚的军事武装,这是**党制霸天下的根本。依赖军阀武装,就像是把自己的成败交托于他人之手,又岂能成功?
“瑞元,关于9月份考察团的事情你筹备得怎么样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