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北进战略(2/3)
样子。其实他们的私交都很不错。”“那为何”
“每一年,国家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至于如何分配,就是其中的重心了。他们要不把自己的重要性大声说出来,又怎么会获得别人的重视?最为关键的是,所有的分歧和争执,都必须在会议桌上解决。出了那道门,就不得再耍任何手段。否则就是破坏规矩。”
听到这里,陈定炎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他恍然大悟:“难怪他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心急,不过这样也好,将矛盾限定在会议桌上。这就是事前商定,总比事后使绊子要强。”
陈炯明见儿子领悟到了这里面的道理,也是非常高兴:“没错,这么做固然不好看,但是非常实在。你看革命党的会议,倒是漂漂亮亮。可那对于百姓而言,有何意义?”
革命党与苏俄红门是同样性质的政治体制,虽然独裁者看似掌握大局,高座云端。对下面呼来喝去。然而实际上,这其中的派系斗争,非常激烈,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定期爆发党内清洗运动。
权力的没一次交割,都是血淋淋的斗争结果。
并且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发展,革命党将发展重心集中于上海、浙江和江苏这三个地方,就是因为姜瑞元的根子在这里。长沙孤城一座,时刻面临华联的军事威胁。当然第一个不考虑。
山西是阎锡山地盘,不考虑。安徽和江西是白崇禧控制的地区。同样不考虑。这么做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日本侵华之后。革命党中央军失去了最为核心的经济工业区域,损失空前巨大。
其实不止是革命党政府,后世的红门帝国,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
国家每年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深不见底的西北地区,工业发展凌乱涣散,就是因为党内派系倾轧,将资源集中投入到任何一人的地盘,其他**oss都激烈反对。
至于说全面开发,资源和财政都无法支撑,结果就是除了能够搞独裁的开国太祖,后来的继任者都成绩寥寥。
不能集中国家的力量去先行发展关键性的工业项目,就是最大的败笔,并且这是死结,体制不变,这个难题就一日无解。
华联内部也有党派之争,但议会却是调和矛盾的主要地方,其模式在于联合经营的这种理念。
无论如何争执,国家都必须凝聚起足够的资源,去投资开发至关重要的重工业区。而有冲突的政治派系之间,争斗的方向主要转为争夺其中的利润份额,而不是争夺固定的地盘。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第一点是政治派系无法扎根地方,就是无根浮萍,难以干涉政治的良性机制;第二点是各派系之间,不会为了先经营自己的老巢而僵持不下,导致国家的工业建设机会受阻。
在最开始的时候,古文会就特别重视了这个问题,将许多带有的确特性的政治势力不断剥离他们的所在地。至于不服从的人,早就被淘汰出局,现在的政治派系都是以理念为核心,而不是地域。
很多时候,国家的治理并非困难,而是掌握资源和权力的各大势力之间,是否能有一种能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利益分配方案。
联合投资,争夺利润,总比先行划分地盘,争夺投资更为合理。
而长江的另外一边,在军事战略问题上也有着争执。
中国北方,山东战区前沿司令部,王立文正与李宗仁商议着关于战略战术上的问题。现在华军在这里聚集了四大主力军团,配合大量仆从军,士兵总数超过了八十万!
这是一股可以摧毁一切的军事力量,是这片时空之中整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地面部队。
四大军团现在暂时联合在了一起,组建成为华夏联邦第一集团军,按照内阁和国防部的命令,李宗仁担任这支新军的最高指挥官,掌握节制其余军团长的权力。
因为中国的北方长期面临来自日本和苏俄的军事威胁,以任何一支军团独自的战力,都是无法有效应对的,所以才会组成第一集团军。
四大军团长里头。以李宗仁的性格最受大家认可,其才能更是出众,对于他出任集团军指挥官,所有的异见声音都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德邻,内阁这是怎么回事?放着长沙不打,让我们齐聚山东,就不怕被人抄了后路?”王立文有些愤愤不平。他的提案刚刚被内阁和国防部驳回,显然是不太高兴。
“元首大人也有政治上的考量。我们不要太急躁了,更何况,不是新组建了八个师派往南昌进行战略压制了嘛,就凭薛岳手上那点实力,根本不足为虑。”李宗仁对于大局的判断。非常在行,并且他也能很好地领会内阁与议会的战略意图。
这也是他能够担任第一集团军指挥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毕竟论资历,他是五大军团长中最浅的,仅比刚刚组建的另外三个军团要好一些。
“四大军团齐聚山东,恐怕不止是攻打济南那么简单吧。这里总过才十万伪军。连给我们提鞋都不配。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苏俄与日本的反应,要是这两方人马勾结在一起,我们也很被动。一旦战局出现胶着,后方的威胁就凸显出来了。”
对于王立文的这种想法。李宗仁也有想过,但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先将日本逐出关外。他思索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一方面,国防部和内阁都是考虑过的,你我就别瞎操心了。不将日本赶出中国,北伐都不会停止,而目前并不适合两线作战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