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焚清》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焚清 () >> 第091章 上海道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64211/

第091章 上海道(2/2)

。营官跳下马,冲着秋瑾等人骂骂咧咧,清兵则是散布在周围,或坐或躺,有些人干脆睡起了大觉。

周宪章的嘴角发出一丝蔑视的冷笑,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清军,其战术素养仍然没有改观,甚至比以前还不如。

周宪章说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摸上山丘,炸了他们的炮兵阵地。山丘上爆炸,清军必然混乱,你们乘乱救出秋姐姐他们,然后向山崖上转移。”

“你能炸了他们的大炮?”蒋乃武不相信。

还没等周宪章回话,葛芸好说道:“周大哥肯定能。”

周宪章心中感叹,女孩子要是相信一个人,那就是毫无保留,当初金姝就是这样。

好男人就不能辜负了女孩的信任!

周宪章把步枪交给了蒋乃武,换了把刺刀,摸了摸胸口的仙子阿,向山丘上匍匐而去。

……

上海道台衙门。

道台大人黄遵宪躬身站立在衙门大堂上,明镜高悬的匾额下,原本是道台大人的座位上,坐着一位体格健壮须发皆白的老者。

那老者身着一品官服,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面色沉郁,不怒自威。这位老者,就是两江总督刘坤一。

黄遵宪是一位开明官僚,也是大清国少有的能够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官员。1877年黄遵宪,随驻日大使何如璋出使日本,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后任驻英国二等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战争结束后,任上海道台。

黄遵宪是正牌科举出身,院试、乡试、殿试,秀才、举人、进士,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说起来,他是科举考试的既得利益者。但是,他却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作为大清国少有的几位外交官员,黄遵宪游历海外,对西方的教育体制极为推崇。当康有为提出废除科举,兴办西学,维新变法的主张后,黄遵宪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维新派的立场上,与维新派相互呼应。

来到上海后,黄遵宪与梁启超、汪康年创办《时务报》,大力鼓吹维新变法思想。

《时务报》的主笔是梁启超,经理是汪康年,黄遵宪则是《时务报》的幕后策划。

梁启超的如椽大笔,是《时务报》的精髓所在,他的文章笔锋犀利,文辞绝妙,观点激进,自成一体,就连守旧官僚们也不得不为梁启超的文笔所折服,不少守旧的王公大臣捧着时务报边看边骂,却又啧啧称奇,迫不及待地等着下一期的到来。

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中坚,汪康年却是张之洞的人。

甲午战争后期,两江总督刘坤一主持对日战争,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从武汉来到南京。战争结束后,张之洞又回到了武汉,继续担任湖广总督。

张之洞赞同开展变法,却又不同意康有为的变法路数,与维新派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时务报》开办之处,张之洞担心《时务报》成为维新派的喉舌,便把自己的心腹幕僚汪康年派到了上海,与梁启超合作。

双方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梁启超明知汪康年是张之洞的心腹,却也是合作愉快,又有黄遵宪的幕后操作,《时务报》开办之初,就是声名鹊起,一炮走红,成为在全国影响力巨大的刊物之一。

然而,随着梁启超的笔锋越来越犀利,梁启超与汪康年之间开始出现了裂痕。汪康年自恃有张之洞做后台,插手《时务报》的编辑,力图阻止梁启超发表刺激朝廷当局的过激言论。而梁启超却是毫不退让。

张之洞知道,梁启超敢于与汪康年叫板,他的背后有黄遵宪撑腰。


状态提示: 第091章 上海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