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青春莫斯科(1/2)
1941年4月6日。苏联。莫斯科。
现在是早春,草木复苏,白桦树已经发芽,整个城市显得生机勃勃。莫斯科正在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十分安静。王丽下了公共汽车,走在大街上,想多感受一下和平的惬意。
现在,在十月革命以后,在1922年,俄罗斯正式与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等苏维埃国家合并后,正式建立苏联,到现在已经建国接近二十年,中亚各个国家已经陆续加入了苏联。经过十月革命以来这二十几年的建设,苏联的经济形势很好,工业农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在列宁时代,苏联实行了一些列类似资本主义的政策,消灭了饥荒,把经济迅速恢复到了战前,甚至十月革命之前的水平。因为时代的变迁,技术的革新,列宁时代的苏联经济,已经比较强大了。
1924年,斯大林上台,在稳定了统治之后,斯大林最工业和农业进行了被称为“大转向”
的改革,带给人民一个现代化的苏联,把苏联从农业国家成功地转型到“一个拥有受过教育的人民和拥有科学上层建筑的工业国家”。农业集体化,工业计划经济,先进的科学,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构成了一个新的,强大的帝国。
这个帝国一直沐浴在一战之后和平的阳光下。
苏联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它像很多国家输出革命。大批的各个国家的人在这里接受培训,接受领导,回国发动革命。中国,日本,东欧,南亚等等很多国家都有人在这里。
这里的中国人尤其多,绝大多数集中在莫斯科。
王丽就是为了这些中国人来的。
|
王丽带领十几个人赶到了莫斯科。这十几个人都是从伊春保卫处调来的战士和基层军官,他们都有去苏联办事的经验,其中几个还会一些俄语。其中几个人上几次跟王丽来过莫斯科办过事。
她这一次的使命很重。小路给她下的命令,从四月开始在莫斯科停留两到三个月,把所有能运回去的人统统地运回伊春。如果有困难,可以把他们先转移到叶卡捷琳堡。另外,还要注意日本人在苏联的动向,注意搜集日本和苏联的外交活动。
目前,在苏联的大人物有林师长一家,刘亚楼等几个在大学学习的将领,毛夫人,毛公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周公的义女,李富春的女儿,林伯渠的女儿等。
文化届也有不少人,有名的,一个是袁牧之,还有冼星海。随他们来的还有汪名震、贺诚、李士英、苏河清、苏丽华等人,他们是中央派到苏联制作有关八路军的纪录片的。
一些养病的中央干部的家属,还有在苏联学习的一些青年,早就被伊春接走了,有的安置的海参崴,有的安置在伊春。
接走的有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蔡和森的儿子蔡博,赵世炎的儿子赵施格,胡服,也就是刘先生少奇的女儿刘爱琴等。这些青年人有的在海参崴工作或者学习,有的在伊春工作或者学习。
目前,莫斯科剩下的一些有身份的人,至少在苏联人看来是重要的人。
此外就是在国际儿童院的孩子了。
为了完成这件大事,王丽这十几个人带了十几万卢布,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把人搬走。
到了莫斯科,众人按照计划,分头行动。其他战士去共产国际附近的小招待所里待命,王丽负责各处联络。
王丽单独一个人来到了救济会大楼。这栋楼是红色的,住着一些在学校学习的女青年。以前,王丽到莫斯科,都住在他们的宿舍里。
下了公共汽车,走了不远就到了救济会宿舍大楼。看门的老头已经认识王丽了,跟她打了一声招呼。王丽拿出一小瓶白酒,送给他,道:“你好。我这就上去了。”
老头子耳朵不好,明白她的意思,道:“去吧。”眼睛已经盯住酒瓶,迫不及待,想来一口了。
到了女生宿舍区,远远地就听到了屋子里传出的欢笑声。王丽在这里住了好几次,跟他们都熟悉了,远远地喊道:“我来了。”今天是星期天,楼里人不多。
只听啊地一声,几个人一起向楼梯口跑来。为首的正是孙维世。孙维世叫道:“王丽姐。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不叫我们去接站?”不等她回答,又问道:“带什么还吃的了?”
还记得孙维世吗?
孙维世是烈士孙炳文的女儿。孙炳文和朱总是好朋友,一起去欧洲,周公介绍二人入党。孙周朱三人的友谊自此建立。后来,孙炳文牺牲了,当时,孙维世在上海。
1937年在武汉的时候,十几岁的小姑娘孙维世直接闯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去抗日。办事处见她没有介绍信,年纪太小,没答应。
她就赖着不走。正好周公来到,见这个孩子面熟,就问他是不是叫孙维世。孙维世也记得周公,二人重逢,十分高兴。邓大姐更是高兴,认他做义女。
后来,孙维世的母亲,姨妈等都先后来到延安,一家人在延安团聚。
在延安,孙维世江*青,也就是蓝苹,有一些来往,她很不喜欢她,特别是在蓝苹骑马惊么周公的马,周公摔了手臂之后,更加不喜欢她。这也是造成孙维世在特殊时期里悲剧的原因之一。
因为小路的干扰,蓝苹去了东北,周公骑马摔伤的事情没有发生。
后来,周公去苏联,把她也带来了,她现在在学习导演专业。她在艺术院校,打扮的很入时,在家里也很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