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1章 走过淮河口(1/2)
1944年4月25日,长江口以北苏北,沿海。
这里的海岸,芦苇比渤海海边的还要茂盛。因为黄河改道以后,大量的黄河水从这里入海,这里新淤积的滩涂很多,人烟稀少。当初,老蒋在黄河花园口扒口子,短期内淹了河南人,后来黄河夺淮入海,苏北淮河两岸百姓也受了很多苦。
这是水的本性,水往低处流。
黄河水富含泥沙,在下游水流减缓,泥沙淤积,积年累月,造成河道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河面,特别是夏季的水面,比两岸的地面高。河堤出事,河水就流出河床,流向广大的平原。
为了阻止黄河南岸的日军,老蒋的部队决定用黄河水阻止日军。先炸了一个地方,水没流出来,泥沙淤积,反而把口子堵死了。后来,强迫个治理黄河的专家,找到了花园口。
黄河专家?对。从元朝明朝就有了。民国时期1933年成立了治理黄河的委员会。委员会负责中下游的堤防。专家们满嘴都是当地的土话,说的专业术语都十分接地气,以至于到几十年后,哪些喝惯了洋墨水的专家还不愿意把黄河的术语写进他们的专著里。
专家指导那里危险,那里安全。危险的地方,一个蚂蚁窝就可能酿成大祸,安全的地方,就算河堤毁坏了,也不会马上出事。
专家果然厉害,口子一炸,河水顺势而出,日军被阻止了,黄河南岸大片农田村庄被淹没,千万百姓被淹没,无家可归,甚至丢失生命。
黄河水携带泥沙,剥夺了一条小河河道,向东南流去,泥沙沿途淤积,形成了巨大的无人区,叫黄泛区。黄泛区到了五十年代之后,才逐渐恢复开垦,恢复成为农田。
在黄泛区卸载了泥沙后,黄河水轻车前行,流过几条河,穿过几个湖,在苏北侵夺淮河河道,进入黄海。每次发洪水,都把淮河祸害得不像样子。
历史上,直到1947年,黄河花园口的口子才堵起来,黄河恢复故道,在渤海入海。
因为如此,从五十年代开始,黄河,黄泛区,还有淮河的治理花费了国家的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上百万的百姓在冬季走上治理黄河和淮河的工地,几十年才把淮河基本治理好。
虽然黄河水沿途卸载了大量的泥沙,但那些及其细微的泥沙依旧随着水进入黄海,染黄了海水。
扒花园口淹日军,开始的时候,老蒋政府不承认,后来承认了,但一直在争议。几十年过去了,还在争议。一方认为,祸害百姓,不该;一方认为,阻止了日军,保住了河南甚至保住了陕西,该。
现在,一些民国粉也开始支持花园口行动,认为这个行动挽救了国家。
相信这些人不是河南人,家里的先祖不是黄泛区出来的。
|
如今,这里天气已经很热了,海边芦苇茂盛,沟汊密布,鱼翔浅底,水草地的各种飞鸟翱翔。如果不是电报里传来大战的消息,谁能想到这是战争年代。
小路在青岛没有停留,在给海军讲了几个小时的海军陆战队之后,就开船南下。张勇紧急调拨了一艘一百吨的巡逻艇给他。巡逻艇是新近缴获的日本船,八成新,性能很好,有重机枪和小炮,上面装载充足的补给物资,还有一个排的战士,算是为他做警卫。巡逻艇晚了半天出发,很快就追上了。
小路这两艘船离开青岛后,路过连云港。连云港是八路军的地盘,只有市区和港口附近不是抗日根据地。船路过连云港外海的航道,不时看到轮船挂着日本国旗离开。轮船大多,没有护航舰艇。
小路叫大家不要理睬,离开这里。他们离开连云港后一天,张勇海军就开到连云港,封锁了连云港。苏北的新四军在这几天里进行大反攻,很多日本侨民都在撤退。张勇的海军赶到了,截住了很多日本的运输船。
不过,这一切都和小路没什么关系了,小路指挥自己的两艘小船沿着海岸南下,越过淮河口后,一直到了长江口北才停留下来。如今,他的两艘船躲在苏北沿海的芦苇丛里,小路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对香港的联络上。
这里距离上海不远了,远处眺望那一大片浑黄的水面就是长江口。长江口是上海出海的航道,日军最这里控制很严,这里的沿岸不是根据地。
小路道这里是和老张叔妥协的结果。这里有沿海的复杂地形,日本人到不了,有一些新四军游击队,没有什么顽军,也没什么土匪,属于三不管地带,很安全。
小路觉得这里距离上海很近可以迷惑别人,以为自己的奇怪的电波是从上海发出的。很多人都在研究情报泄露问题,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上海,可以再迷惑他们一段时间。
这两天,香港的请求一下子增加了。原因很简单,德国在美国的间谍网探听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情报:好莱坞的众多道具师都离开了美国,去了英国。
德国人经过分析这些情况,显然察觉了什么。
好莱坞的众多道具师和战争似乎挂不上边,但是香港来的情报提到了他们,德国人不得不对他们产生了好奇心。香港来的情报没有过多地提供什么具体情报,而是不断地提供细节,这些细节已经给德国情报分析部门编制了一种不同的画面,那就是,盟军在英国实行一个欺骗计划。道具师的任务,显然是做一些假东西,欺骗飞行侦查。
验证这些细节的时候,德国在美国的间谍发现了更多的细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