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中华古代名人录》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 名臣篇之范蠡(续1)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66436/

名臣篇之范蠡(续1)(1/8)

楚宛三户

楚,即楚国,春秋南方大国,涵盖南阳。

宛,地名。最早出现在春秋楚国。今南阳市区。古代是申吕之国。楚灭申后遂为楚邑。名曰宛邑。是著名的冶铁中心。百里奚即宛人。宛邑的名称早于今南阳的得名。南阳这一名词,早期并非指今南阳地区。今南阳地区中南阳的命名最早出现在秦朝。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始设南阳郡,以其在中国(洛阳)之南而居阳地得名。汉、魏晋均为南阳郡治。后魏分置上陌县,后周并宛入上陌,改称上宛县。隋初方改南阳县。元、明、清三朝均为南阳府治所。春秋时期的宛邑并不等于今天的南阳地区,仅仅相当于老南阳县范围。

三户,一说三户城,今淅川县。一说三户里,今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村,一说在今内乡县。这便是范蠡故里争议的焦点。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范蠡之后的人们说过这样的话,三户指的是楚国昭、屈、景三族。《水经注》云:”丹水又迳丹水县古城西南,县有密阳乡,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师所戍也,春秋之三户也。“而丹水县就是今天的淅川县,这是人们以为范蠡在淅川的原因。但春秋之时,淅川为析邑,宛为宛邑,互相为平级单位,并不统属。秦国一统后,淅川设丹水县,始属南阳郡,而汉朝又归属弘农郡,后汉又归南阳郡,三国属南乡郡,晋朝又划入顺阳郡。直到唐朝才归邓州管辖,元朝才重新划归南阳。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宛邑和析邑并无半点关系,南阳这一名词还不指南阳地区。

明成化七年,淅川从内乡县分出,历史上两县分分合合,三户城有时归内乡管,有时间归淅川管,内乡淅川所争议的其实是一个问题。

《吴越春秋》记载:“大夫种姓文名种,字子禽。荆平王时为宛令……”所谓荆平王,就是楚平王。所谓令,就是百夫长。管辖范围不过百里。《越绝书》云:“大夫种入其县,……得蠡而悦。”生动地说明了文种是在宛令这个位置上,在宛令所能管辖的范围内拜访范蠡的。“其时宛邑析邑并不统属,且相隔数百里之遥。那个年代也没有好的交通工具。《会稽典录》云:”有顷种至“更是说明在身为宛令的文种是在很近的范围内拜访范蠡的。《吴越春秋》又说文种之”三户之里”那么这个三户之里在什么地方呢?

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一》中说:“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有二澨(音室),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渍,聚在淯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祠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阳,又为立庙也。”

著名作家、范蠡研究的权威夏廷献先生认为:这段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是郦道元专为澄清范蠡故里到底在哪而写的。[4]

一、从方向和距离上界定了“三公城”和“范蠡祠”的具体位置:“宛城南三十里。”

二、这三公城,显然是为了纪念范蠡而修建。

三、这块地方建有纪念范蠡的三公城是确凿的事实。当时三公城还完好无损。

四、在三公城的旁边建有范蠡祠。

五、范蠡是宛人,范蠡祠,“即”是范蠡的“故宅”。应该说已经把范蠡故里在哪里,说得十分清楚了。

六、范曾这位范氏后人对先祖范蠡相当顶礼膜拜,同时也认可此地就是范蠡故里。

七、夏侯湛是个有一定权力可以调动当地人力、物力、财力的文化人,当他得知范蠡故里在此,于是就立了一座庙,郦道元看到了夏侯湛立的范蠡庙,就记了一笔,在“三公城”、“范蠡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论据”范蠡庙,说明范蠡故里就在此地。

八、“三公城”是为了褒奖范蠡的功勋建筑的。这也反证出范蠡的家就在这块地方九、郦道元在文中说到东汉初邓禹宴客,东汉末范曾祭拜,西晋夏侯湛立庙,前后有近三百年时间。说明起码是在那近三百年的时空里,从官府到民间都认可范蠡故里在此,是一个从上到下没有任何争议的问题。

蠡,宛人,祠,即故宅也。[4]

8范蠡事越王勾践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来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在海边耕作,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自称陶朱公。

谁解乘舟寻范蠡

出自唐代诗人温

状态提示: 名臣篇之范蠡(续1)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