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中华古代名人录》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 名臣篇之元咺(?~前630年)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66436/

名臣篇之元咺(?~前630年)(3/5)

他对文公说道:“其实不然。伯主之所以行乎诸侯者,莫不挟天子之威。今为君计,莫若以朝天子为名,号召诸侯,视其不至者,以天子之命临之。”大司马赵衰赞同狐偃的意见,他说:“子犯之言甚善。朝觐之礼,不行于天下久矣。以晋之强,五合六聚,以临京师,所过之地,谁不震惊?臣惧天子之疑君而谢君也。谢而不受,君之威亵矣。以臣愚见,莫若致王于温地,而邀合诸侯于温邑见王。君臣无猜,诸侯不劳,两得其便,岂不美哉?”晋文公向赵衰问道:“天子可致乎?”赵衰回答说:“今天子喜于亲晋,而乐于收受朝觐,臣请为君使于周室,而商议朝王之事。”晋文公答应了。

诸侯朝觐拜揖完毕,晋文公将卫国叔武的冤情告诉了周襄王,并请求让王子虎与他同断本案,周襄王答应了晋文公的请求。晋文公奉周王之命,与王子虎同到公馆审理此案,两人分宾主坐下,又以周王之命派人召来卫侯。卫成公囚服而至,两腿瑟瑟发抖,全没有了做君侯的那种威仪,大夫元咺也同时来到公馆。按照周礼的规定,君臣不便当面对质,晋文公就命针庄子代替卫侯与元咺对狱,宁俞为诉讼辅助人,卫大夫士荣担任治狱之官质证其事,晋文公和王子虎在一边旁听。卫成公立于屋外庑下,宁俞紧紧相随,须臾不离左右。

卫元咺口若悬河,就将成公出奔、叔武摄政、屈死元角及射杀叔武等诸般事体备述一遍。针庄子说道:“太叔无篡位之心,吾君已谅之。此皆缘于歂犬谗毁之言,并非全由成公所致。”元咺气愤地说道:“歂犬当初与吾建言,欲拥立叔武为君。其时吾若从之,昏君岂得复国耶?吾感于太叔的一片爱兄之心,拒纳佞臣歂犬之言,不意没得到昏君谅解,反被奸人谗言离间。昏君倘无疑忌之心,谗言何由而入耶?吾遣子角相从,乃为表明心迹,不使昏君有疑,不意亦被昏君无辜杀害。就他杀害吾子之心,便可知他杀害太叔之意。”

士荣趁机反驳道:“汝携杀子之怨,为泄私愤,非为太叔也。”元咺当即批驳道:“杀子是私怨,守国乃大义,吾虽不肖,不敢以私怨而废大义。太叔求晋侯复故君之位,书稿乃出自吾手,吾若挟愤含怨,岂肯如此行事?只道是昏君一时之误,还指望他悔心之萌,不意又累太叔受此大枉。”士荣继续狡辩说:“太叔之死,并非出自君意,实乃误遭歂犬之手,非干君事耶。”元咺驳斥士荣道:“既知太叔无篡位之心,便知奸人歂犬有谗毁之意,佞臣从前所言,俱是虚谬谎言,如何不加之于罪,反允诺其为前驱耶?明明是想假借歂犬之手杀死太叔,其中缘故,昏君难言不知。”士荣又狡辩说:“太叔虽受枉杀,然则太叔,卫之臣也;卫侯,国之君也。古往今来,人臣被君王枉杀者不计其数,何人向枉死者偿命?况卫侯已诛杀佞臣歂犬,又将太叔加礼厚葬,赏罚已然分明,吾君尚有何罪耶?”士荣仍阵阵有词,针庄子则低下头去不发一语。

元咺见士荣竭力为卫君狡辩,冷冷地说道:“桀杀关龙逄,商汤流放之;商纣杀比干,周武王讨伐之。桀纣两人乃天下之王,商汤周武俱为桀纣之臣,目见昏王倒行逆施,忠良受害,百姓遭殃,尚可诛其君而吊其民。况太叔同气,又有守国之功,非关龙逄与比干可比。今卫君不过一方诸侯而已,上制于天王,下制于方伯,又非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比,岂得云无罪乎?”这元咺说的句句在理,士荣被他批驳得张口结舌,不置一词。过了片刻,士荣又改变话题,反而质问元咺道:“卫君受小人蛊惑,固然有些不是,然则汝为卫臣,若果然忠心为君,如何吾君入国,尔竟出奔国外,不朝不贺,此为忠义之臣乎?”元咺则针锋相对,反驳士荣说:“吾之出逃,并非贪生怕死,实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吾奉命与太叔守国,不图有功,岂无劳心之累乎?太叔与君乃一母同胞,尚且不免一死,昏君岂能容吾等耶?不逃何为?坐以待毙焉?”士荣和针庄子被元咺说得汗水涟涟,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君臣在驿馆往复对质,终是元咺理长,卫君理屈。晋文公听得胸中火起,怒由心生,急忙喝教左右:“凡从卫君出行者,尽行诛戮,卫君交由周王决断。”王子虎急忙站起身,阻止晋文公说:“宁俞者,卫之贤人也,其调停于兄弟君臣之间,大费苦心,无如卫君不听何?且此狱与宁俞无干,不可累之,可免其罪,赦而不问;士荣断狱不明,当为首座;针庄子不发一言,已自知理亏,当从轻发落。”晋文公就依王子虎所言,判决士荣斩首示众,针庄子受刖足之刑,宁俞赦而不问,卫君监押雒邑,听由天子发落。

卫国君臣对狱后,晋文公又赶往周天子住处,备陈卫国君臣两造狱词,最后他对周襄王说道:“如此重大冤情,不诛卫郑,人心不服,天理难容。乞命司寇行刑,以彰天罚。”晋文公请求周襄王将卫成公杀掉。周襄王对文公说道:“叔父之断狱明矣,虽然如此,不可以为训。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周官设两造以讯平民,唯君臣无狱,父子无狱。若臣与君讼,君臣皆狱;子与父讼,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又加胜焉,为臣而诛君,为逆甚矣。今元咺虽直,不可听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人臣而杀其君,其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

状态提示: 名臣篇之元咺(?~前630年)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