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篇之宋昭公(前619—前611在位)(2/2)
作鲍革),宋昭公弟。公子须,宋文公同母弟,宋国司城。
6宋昭公出亡
原文: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译文:
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
注释:
(1)出亡:失国后逃亡。
(2)鄙:边境。(古今异义)
(3)喟然:叹气的样子。
(4)所以:……的原因。
(5)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6)圣:圣明。
(7)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
(8)被:通“披”,穿上。
(9)过:过错
(10)是以:因此。
(11)社稷:指国家。
(12)谄谀:奉承拍马。
(13)卒:终于。
(14)反:同“返”,返回。
参考资料
1.《左传·文公七年》:夏四月,宋成公卒。
2.《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十七年,成公卒。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宋人共杀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是为昭公。
3.《左传·文公八年》: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钟离及大司马公子卬,皆昭公之党也。
4.《左传·文公九年》: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
5.《左传·文公十年》: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将以伐宋。宋华御事曰:“楚欲弱我也。先为之弱乎,何必使诱我?我实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劳,且听命。遂道以田孟诸。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子朱及文之无畏为左司马。命夙驾载燧,宋公违命,无畏抶其仆以徇。
6.《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昭公四年,宋败长翟缘斯於长丘。
7.《左传·文公十一年》: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
8.《左传·文公十四年》: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
9.《左传·文公十四年》:六月,同盟于新城,从于楚者服,且谋邾也。
10.《左传·文公十四年》:宋高哀为萧封人,以为卿,不义宋公而出,遂来奔。
11.《左传·文公十五年》:三月,宋华耦来盟,其官皆从之。
12.《左传·文公十五年》: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齐人赂晋侯,故不克而还。
13.《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九年,昭公无道,国人不附。昭公弟鲍革贤而下士。先,襄公夫人欲通於公子鲍,不可,乃助之施於国,因大夫华元为右师。
14.《左传·文公十六年》: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饴也,时加羞珍异。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国之才人,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夫人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
15.《左传·文公十六年》:既,夫人将使公田孟诸而杀之。公知之,尽以宝行。荡意诸曰:“盍适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国人,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尽以其宝赐左右以使行。
16.《左传·文公十六年》: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将田孟诸,未至,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
17.《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昭公出猎,夫人王姬使卫伯攻杀昭公杵臼。弟鲍革立,是为文公。
18.《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20].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