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篇之宋康王(前328—前286在位)(1/5)
宋康王(?―公元前286年),亦称宋王偃、宋献王[1],子姓,名偃,宋剔成君之弟[2],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86年在位。
史载其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宋康王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2]宋康王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
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滕州),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康王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温县)。
1人物生平
宋剔成四十一年(公元前329年),宋康王袭击哥哥宋剔成君,宋剔成君打败逃到齐国,宋康王自立为国君。[2]
宋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宋康王开始称王。同年,宋康王派兵向东打败齐国,夺取五座城池;向南打败楚国,夺地三百里;向西打败魏军,于是与齐国、魏国成为敌对国。[3]
当时有只小鸟在城墙的角落生下只鹑鸟,宋康王便让太史占卜,太史认为小鸟生出大鸟,宋国必能称霸天下。宋康王大喜过望。于是出兵灭掉滕国(山东滕州),进攻薛国,夺取淮北的土地,宋康王由此更加自信。宋康王想尽快实现霸业,所以他用皮袋子装着血,把它挂起来用箭射击,称做“射天”,并且用鞭子鞭打土地,还砍掉土神、谷神的神位,把它们烧掉。说:“我用威力降服天下鬼神。”宋康王沉溺于酒色,大臣中如果有敢进谏,他就辱骂或射死大臣。宋康王以带遮不住额头的帽子来表示勇敢,剖开驼背人的背,砍断早晨过河人的腿,宋国的百姓非常恐慌。因此诸侯都称宋康王为“桀宋”,说“宋君会干出他的祖先商纣王干过的事,不能不杀。”于是要求齐国攻打宋国。[4-5]
宋康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史记》误作宋康王四十七年),齐国国君齐闵王得知宋康王的残暴行径后,便联合楚、魏两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四处逃散,城池没能守住,宋康王于是逃到倪侯的住所,很快齐军将抓获并杀死宋康王[6],灭亡宋国,三国共同瓜分宋国的土地。[7]
2人物争议
关于宋康王称王
偃之称王,去魏齐徐州相王已六年,而尚在秦、韩、燕、赵称王之先,故颇为当时所嫉视。今据《孟子》书,万章问宋小国,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以汤武之事告之。又观其臣如盈之,如不胜,议行什一,议去关市之征,进居州以辅王,其政当有可观。而《国策》记其射天笞地,《世家》书其淫于酒色,并皆谓之桀宋,与孟子、万章之言迥别。盖出于一时忌嫉之口,非信史也。全祖望焦循皆为宋偃辨诬,良非无据。(参读《考辨》第一三〇。《史记》又称“宋偃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考之诸国《世家》及《年表》,皆无其事。梁氏《志疑》亦辨之。《吕览禁塞》“宋康死于温,”高注:“温魏邑,康王败魏于温,与齐、楚、魏为敌,齐、楚、魏灭之,故曰,死于温,”似据《史》为说,疑不足信。)抑余于王偃故事,又别有见。虽若虚囗无证,而考古之事,固时有不限于实证者。则姑陈吾说,以备一见,或亦为深思眇虑之士所乐闻也。
《书·泰誓》:“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锲朝涉之胫”与“斮朝涉之胫”相近。“剖伛之背”与“剖贤人之心”相近。此为一假。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后,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为哀悼他们而写下《孔雀东南飞》来记述这件事。诗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与“遇见采桑妇甚美”相近;“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因腐其衣,遂自投台”相近;“焦刘两家要求合葬,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与“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相近;“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与“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相近。此为二假。(《韩凭妻》很可能是仿《孔雀东南飞》所作,纯属虚构)
干宝为河南新蔡人。而孔雀东南飞遗址就在安徽怀宁县小市镇。两地相隔如此之近,干宝未闻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可能性极小。
铚邑和寒山被宋国吞并后,有一部分干族人再度迁徙,一部分则留在故地,所以后来史书上出现的干氏名人也多是该地区的人物。史籍《姓苑》在记载春秋时,陈国大夫“干徵师采食于干邑,因氏焉”,干徵师自然是干人,采食之地也就是封地,干邑的地望也应当在陈国附近,即今河南淮阳一带。后来撰写《搜神记》的干宝,就是新蔡人,而新蔡古为陈国之地,晋朝时期新蔡的地望在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以及安徽临泉等一带地区,加之《搜神记》本身就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