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篇之叔梁纥(前622—前549)(1/2)
叔梁纥(公元前622年--公元前549年),祖籍宋国,春秋时期鲁国人[1]。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父亲。70岁时生孔子。是周代诸侯国——宋国君主的后代。后来,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1人物生平
娶妻颜氏
叔梁纥与正妻施氏有九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却因为有足疾,不能做继承人。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叫颜征在。颜父对三个女儿问道:“陬大夫叔梁纥的父祖辈虽然都只是士,但他却是商朝贵族的后裔。而且他身高十尺,武力绝伦,我非常希望能与他联姻。虽然他年纪大且性情急躁,但这不值得犹豫不决,你们三个谁能够嫁给他做妻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没有回答,颜征在上前对父亲说:“听从父亲您的决断,还有什么好问的。”颜父说:“就是你能嫁给他了。”他便将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1][2]孔子三岁时,叔梁纥死了,埋葬于防。[3]孔子当时年幼,长大后不知道父亲的埋葬处。母亲颜征在死后,孔子先浅葬母亲于五父之衢。然后,四处询问父亲的墓址,直到郰曼父的母亲告诉了他。孔子才依照礼的规定,将父母合葬于防,并为之造坟,坟高四尺。[4-5]
叔梁纥的墓地今称梁公林,位于曲阜城东14公里,面对防山,北阻泗水,又称“齐国公墓”、“启圣林”或“启圣王林”。坟前石碑“圣考齐国公墓”,由孔子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立。梁公林大门前则立有“大元追封启圣王墓”碑,为孔子五十二代孙泗水县尹孔之严于元至元六年(1340年)立。[1]
力举城门
公元前563年,晋国的荀罃、荀偃、士匄带着诸侯联军进攻逼阳国。四月初九,联军包围逼阳,不能攻克。孟孙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装备车到达战地,逼阳人打开城门,诸侯的将士乘机进攻。逼阳国内城的人突然把闸门放下,叔梁纥双手撑住门,把已经攻入城里的将士放出来,为部队的撤出争取了时间。[6]孟献子称赞说:“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像老虎一样有力气’的人。”[7]
护送臧纥
公元前556年秋季,齐灵公攻打鲁国边境,高厚把臧武仲围困在防地,叔梁纥与臧畴、臧贾率领三百名甲士夜袭齐军,把臧武仲送到旅松后返回防地。齐国不久即退兵。[8]
2家族世系
13世祖宋微仲(又称微仲,本名子衍,宋国第二位君主)
12世祖宋公稽
11世祖宋丁公
10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9世祖弗父何
8世祖宋父周
7世祖世子胜
6世祖正考父
5世祖孔父嘉
4世祖(高祖)木金父
3世祖(曾祖)祁父
2世祖(祖父)孔防叔
1世祖(父亲)伯夏
叔梁纥
1世孙(儿子)孔子(名孔丘,字仲尼)
2世孙(孙子)孔鲤
3世孙(曾孙)孔伋
4世孙(玄孙)孔白
[以上资料,来源于《通天家谱》]
3野合
“野合”在两千年前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性行为,也是上古人类的宗教风俗,其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古代的“野合”和我们现在的“打野战”相同,是千山万水去求**对象,因为上古人类认为越是走得远才能找到“神级的性对象”,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就会有“神力”。此处“野合”的意思,主要有三种解释:
中国古代礼仪认为结婚生育的合适年龄,男性应该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应该在14岁至49岁之间。凡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都是不合礼仪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迎娶颜徵(该字读zheng,阴平)在时已72岁,故称之为“野合”。有说颜徵在属贱民阶级,叔梁纥却是士大夫,迎娶于礼不合,故称“野合”。亦有指司马迁只是说叔梁纥和颜徵在于野外交合(这是一种古代习俗),故称之“野合”。
现在野合多指在野外**的行为。非法**。
(1)不合礼仪的婚配。《史记·孔子世家》:“纥(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司马贞索隐:“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清毛奇龄《昏礼辨正》:“幼时观邻人娶妇,妇至,不谒庙,不拜舅姑,牵妇入于房,合卺而就枕席焉。归而疑之曰:此非野合乎?”
(2)谓男女私通。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释种惊寤,因即谢曰:‘羇旅羸人,何见亲附?’遂款殷勤,凌逼野合。”《新五代史·朱友文传》:“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
(3)野外合奏。《左传·定公十年》:“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
(4)野战。《后汉书·南匈奴传》:“良骑野合,交锋接矢。”
参考资料
1.《史记》里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2.《孔子家语·卷九·本姓解》: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曰:“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颜父问三女曰:“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