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中华古代名人录》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 名臣篇之公仪休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66436/

名臣篇之公仪休(2/4)

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子明恍然大悟:“老师,您说的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4评价

对公仪休嗜鱼故事的评价:公仪休嗜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因为失去了俸禄,什么爱好也都无法实现了,因此,受贿是不合算的。公仪休是出身鲁国的博士,鲁国的博士或当为儒生,公仪休在这里所讲的道理,却又不同于儒家的那些从高起点出发的大道理。不过。这里讲的小道理,却很实在,人人能算这笔账。如今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贪官们,原来都是有地位的官吏,他们原先的薪金本是可以享受不错的生活,如今要想自由地享受其本来应得的薪金,还能够吗?

儒家是一个起点很高的学派,孔子的‘士志于道‘,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培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造就了大批的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骨‘的伟大人物,这是一部二十五史,以确凿的史实昭示我们的,任谁也无法否认。

5影响

拒鱼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据说,其在执国理政、肃清吏治方面颇有卓识。然而,让他名垂青史的却是他嗜鱼而不收鱼的典故。公仪休嗜鱼,于是有人给他送鱼。一条鱼,算不上贿赂吧?但送鱼给相,即便别无企图,也难逃行贿的嫌疑。因为权重位尊的人,很难得到纯粹的感情,去送鱼的人至少都怀着一个甚至一个以上的目的。更何况,送鱼的人还是别有用心的,毕竟公仪休好这一口,投其所好,这是策略。但,没想到公仪休会拒绝,于是问,你嗜鱼,何故不受?公仪休答了两句话,直白,老实,却给人颇多启迪。“以嗜鱼,故不受。”就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收。不看下文,这话似乎有些道德克制的意味,就像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喜欢美女,但仍要发乎情,止于礼。能有这番岿然不动的自律功夫,当然了得。不过,能如此不食人间烟火地克制欲念,似乎很难。更何况这些送鱼的人,可能还是亲戚朋友、旧识故交,甚至是交头换颈的哥们。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世情皆如此,公仪休当年也一定面临着少不诱惑,但他拒鱼,绝不是简单的自律,“柳下惠”是从来不存在的,之所以能“坐怀不乱”,是因为有着更深层的缘故。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这才是公仪休拒鱼的真正原因。收了鱼,可能你知我知,神鬼不觉,日子光滑无痕,彼此相安无事。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不是白送的,至少是送鱼者的感情投资,而投资都是要求回报的,且回报都是超值的,自己会因收鱼而陷入工作被动,甚至从此种下祸根;更严重的是,万一君王知道了,龙颜大怒怎么办?看你素日教育别人满口仁义道德,怎么自己就贪赃枉法了?说不准一气之下罢免自己的官职;最糟糕的是,让同僚知道了,那同僚恰好和自己政见不和、有宿怨,甚至是死对头,一直对自己虎视眈眈,巴不得自己倒霉遭殃早完蛋,收了鱼,不是示人以丑、授人以柄吗?再说,政治上的敌人,哪个会是省油的灯?说不准由此小题大做,借收鱼一事制造事端,罗织罪名,将自己扳倒,取而代之,甚至杀头灭族斩草除根,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也未可知!收下一鱼,可能惹火烧身,连安身立命的根本都丢掉,身为万人之上的一国之相,这么糊涂还行?公仪休显然是绝顶聪明的,他自然是想到了这种种的可能——因为看得透,所以放得下,这种安分守己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是定力,是修养,更是智慧。不过,古代为官者,不一定都有公仪休这样高远的政治智商和战略目光,总有些利欲熏心的家伙,敛财手段令人发指。

6廉政教育

其实,不仅是廉政的思想,就是一般的道德教育,也不能仅仅考虑到先进分子,而是应当给一般的普通人以更多的关注。因为先进分子往往是少数,如果道德教育只着眼于先进分子,并且把教育先进分子的道理用之于普通群众,则这样的教育就会流于形式,不着边际。儒家廉政道德教育的多层次性实与儒家一般道德教育的多层次性密切相关。这可能是道德教育当中的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题目。

7相关人物

身体力行的“师者”

从公仪休与学生子明不多的对话中,但我们不难看到,一个身体力行的师者形象。

“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目睹了老师的“拒收鲤鱼”的行为,子明的心中有了一个标准,像老师这样做,像老师这样想,就是子明将来的做人、为官的准则。公仪休用最简单又最有力的行为诠释了“为师”的方法。他是这样的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对于一个学生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师者,为人师表。不仅是为了教育别人。教育的过程不就是生活的过程吗?但是,我们又要看到,人总是分为不同层次的,官吏也不例外,儒家学说中,又有着类似公仪休嗜鱼这样的针对起点不是很高的一般官吏的廉政理论和故事,这说明儒家廉政理论的务实性与多层次性。因为,儒家学说是用世的学

状态提示: 名臣篇之公仪休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