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指挥家陈斜阳(1/2)
申城交响乐团的驻地位于申城中心地区的湘南路上,毗邻繁华的商业街海淮路,乐团附近就是申城著名的湘南别墅,人文古迹众多。这里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放到十年二十年后,那是真正的寸土寸金。
不过现在,地产开发的大潮还未兴起,这里仍然是一片安宁祥和的街景,老建筑、老商铺、老住家、老弄堂都还依然好好的保存在那里。
街上,就连过往的车辆也不多,偶尔路过也只听见车轮轧过路面的沙沙声音,没有喇叭的鸣号,就好像司机也不愿打搅这条街上的清净一样。
出租车停在门口,叶梓付了钱,背着吉他在门卫那里登记妥当,问清方向,这才走进了大门。
今天是在乐团的排练厅进行排练,叶梓按照门卫的指示,一路向里走去。不一会儿,便走到了一幢爬满了爬墙虎的老式圆顶建筑之前。申城交响乐团的排练厅,便位于这桩建筑的底楼南边。
排练厅的面积有接近两百平米,是个类似阶梯教室的大屋子。不过一级级的台阶面积不小,演奏员和他们的乐器、谱架放好之后还能有回转的空间。台阶很长,每一级台阶上都能够安排十几位演奏员同时坐下,就像演出时坐在舞台上一样。台阶的高度很小,抬腿动作稍微大一点,就能一下子跨到两米宽度的台阶中心了。
台阶前方隔着三四米远的地面,有一个小小的三十公分左右高度的凸起平面,那是指挥的位置。在指挥和台阶之间的右侧位置用白漆画了一个方框,一把椅子放在那里,那是给独奏乐手准备的地方。
房门在跟台阶相对的另一端,只有左边的一扇门。从门口望进来,一排排谱架林立在每一个演奏位置上,等待着他们的主人光临使用。有些不方便移动的大型乐器,比如定音鼓、竖琴、钢琴这些,都静静地安放在各自的位置上。
这个排练厅有点简陋。不过在当时,大多数的乐团排练厅不会比这个好到哪里去。
今天的排练时间是定在下午两点开始,叶梓不想让人挑刺,一点四十分就已经赶到了排练厅。不过演奏员们都还没来。只有一个管后勤跑腿的守在门口。
问过了姓名之类,对方告诉叶梓先去一下总监办公室,陈斜阳要先跟他先见一面。
在另一幢老房子的二楼最里面,叶梓找到了总监办公室。
“请进。”
敲门之后,一个柔和的声音说道。
叶梓推门进去。
“你就是叶梓吧?来来来。快进来坐。”陈斜阳站在那里,很热情的招呼叶梓。
“谢谢陈老师,恩师让我给您带个好,这一次要麻烦您了。”叶梓客客气气的欠身问好,神情态度非常恭敬。
这不仅是孙云的要求,叶梓自己同样也很钦佩这一位申城乐坛的传奇人物。
在申城乐坛,陈斜阳是一位异常善于思考并且大胆创新的人物。在其他人还在讨论民乐现代化、交响化的问题时,他就已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将很多经典的民乐作品用交响乐团的方式进行重新诠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除此之外。他还对西方古典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诸多华夏元素融入西方音乐当中。乐坛称之为“西乐中奏”。
叶梓知道在后世,陈斜阳做过一件让人非常吃惊但却大声赞扬的事情。在率团出访auia期间,陈斜阳亲自改编返场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将华夏国粹京剧的元素融入这首著名的乐曲,奏响在古典音乐的圣殿之一——wein********,并且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欢迎与喝彩。
这种举动被领导们批评胆大妄为,但是陈斜阳就是这么做了!事实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地媒体盛赞陈斜阳的改编,称其让古老的乐曲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后来。他甚至将《菊花台》这样的流行歌曲改编成古典音乐奉献给乐迷们,这同样受到了乐迷们的喜爱和欢迎。
陈斜阳一家都是传奇。
他的母亲姓朱,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典型才女。尤其擅长山水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朱女士曾与另外四位才女一起在申城举办画展,获得赞誉无数。
他的父亲更是鼎鼎大名。
蝶衣先生的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是说起一些歌曲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南屏晚钟》、《情人的眼泪》、《凤凰于飞》、《春风吻上我的脸》、《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等等等等,这些歌曲至今仍在传唱,它们的词作者都是蝶衣先生。一生中。蝶衣先生创作的歌词多达三千多首,其中不乏流芳百世的传世精品。
在华夏流行歌坛,蝶衣先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谁也无法抹杀的。
面对这样的传奇家族这样的传奇人物,叶梓怎能不恭敬佩服呢?
“呵呵,孙贤弟有心了。我这里一切安好,你替我谢谢他。”陈斜阳留着地中海式的长发,戴着一副秀气的金丝边眼镜,声音非常温和。
“好的,陈老师,我替老师谢谢您。”叶梓礼数周全。
陈斜阳笑道:“好了,我们就不用这么谢来谢去的了。你是孙云的弟子,在我这里那就不是外人,以后要经常联系。这是我家里的电话号码,你收好了。”
叶梓收好电话号码,也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对方,接着便站在边上恭候垂询。
“还站着干什么,快坐下快坐下,我这里不讲究这些。”陈斜阳拉着叶梓坐到会客区的沙发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