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金玉仙缘》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金玉仙缘 () >>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十四)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68544/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十四)(2/2)

那么于好人而言,心灵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慰籍。若某个“好人”,对社会和他人做了很多有益的好事,但很早就夭亡了,以佛教的人生观理论,就可以解释其“今生”的红尘孽源已满,功德已成,去“西天极乐世界”或者去“地界”当某某神明去了等等。这样我们也就不会为这个“好人”感到惋惜,因为人家脱离了“红尘”苦难,去了更美好的世界。这种说法,在《西游记》一书中也有相应的体现,例如在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毒圣显幽魂救本原》中,铜台府地灵县乐善好施的寇洪,寇员外被强盗“撩阴一脚”踢死。按照人间的善恶理论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但是按照书中地藏王菩萨有关“寇洪阳寿,止该卦数,命终不染床席,弃世而来”的说法,而且寇洪又被地藏王菩萨收录为“掌善缘簿子的案长”这一地界官吏的结果来看,则又是令人欣慰的(不过最后寇洪还是以能还阳而喜的)。

佛教的人生观理论中,还有一个超度亡魂的说法,如某个人活着的时候没积什么功德,或者说做尽了坏事等因素,死了被下在“地狱”中受罪或在牲畜类中轮回等等。而他在世间的后代、亲属等等都皈依了佛门;或者说他的后代、亲属因他活着的时候在“世间”做了一些坏事,而受到一些所谓的“因果报应”等因素,他的后代、亲属为了救拔他出“地狱”,或者说是摆脱因他的恶孽而受到的一些“因果报应”等等,要做“法事”(道教也有类似的禳解之术,称为“醮事”。因宗教用语互用,道教或佛教的禳解之术也都有“法事”和“醮事”的称谓)来禳解,以救拔(实际上是指做“法事”的和尚或“醮事”的道士有通达“阴曹地府”的能力和影响,将事主的善意告知给“阴曹地府”的官员,然后“阴曹地府”的官员将这些下在“地狱”中受罪或在牲畜类中轮回的魂灵暂缓其“果报”,发配他到好人家投生,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亡魂。无论是做“法事”还是做“醮事”。于事主而言,都是要花费一定钱粮的。有的甚至于向寺庙布施大量钱财。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宗教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圈钱的方式而已。因为无论是佛门或者是道门,其宗教理念再超凡脱俗,其弟子们毕竟还是摆脱不了吃饭、穿衣这类俗务的。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佛教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论,如称父子是缘,夫妻是缘,前世有债,今生有缘,不是索债,就是还债等等。佛教的这些人生观理论,正是由于其“三三行”、“因果”说、“报应”论等等这些庞大和繁杂的学说,在解释社会现象、人生理念的独到之处,从而使其在平民阶层有着广泛而久远的影响。

佛教中所说“天界”,是佛教信徒们今生为之苦修,以求来世居住在那里的无生无灭的圣境。佛教的“天界”起初为“西天极乐世界”,后来在和道教为争夺信徒而跨越千年的斗争和发展中,其天界也扩延为整个周天,但“西天极乐世界”仍为其“天界”的中心体系,中枢系统。证得佛果,涅槃成神来到“天界”中的“西天极乐世界”这里才算“三三行满”。


状态提示: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十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