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荡的昭和时代(上)(1/4)
陆大毕业之后照例是要重用的,当然怎么重用有很大区别,与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排名有关,也与他背后提携的长官能量有很大关系。
按照当初的重用体系:第一等学生安排出洋,去国外担任驻外武官,一般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武官是最顶尖的学生才能担当,然后才是中小国家,最后是一般国家,如果能成为英、法、德、意、美五大列强的武官,那前途简直就是金灿灿的一片,当然还有两个国家的武官也很重要,一个是驻露武官,一个是驻华武官,没有特殊能力是不能去的。
我虽然懂一点俄语,但从来没奢望过成为驻俄武官,那不是我能去的地方。
第二等是安排进陆军中枢:陆军省、陆军参谋本部,特别优秀的学生进作战课、参谋课,略逊一筹的去其他科室,整个陆海军中枢机关就合称军部,特别是在举国一致体系下,大本营有时候就代表军部,人称昭和参谋的就是这批人了。外界以讹传讹说军部怎么怎么,其实从来就不存在军部这样一个独立机构。
第三等是安排进近卫师团:去联队带兵,去师团参谋部担任参谋,一般说来,大多数无权无势无背景,成绩也一般的学生就去近卫师团,一般会在近卫师团过渡几年,然后等时间差不多了把你晋升一级去其他师团。
我当时就被安排进了近卫师团,这时候恰好下桥长官{静子的叔叔}晋升少将,也在近卫师团任职,在他的关照下,我也还算混得不错。
如果读者还有印象,一定会记得我曾经说过中村长官和下桥长官当时就是大佐,基本上板上钉钉5年内可以晋升少将,但实际上他们两没有一个在5年内完成,下桥长官后来用了7年,中村长官用了8年,至于为什么会推迟,倒不是有人从中作梗或抢先,而是与陆军当时的大气候有关。
西伯利亚战争失败——至少没打赢吧,政府耗费巨大军费而一无所获,所以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米骚动是民间表现,在军队内部就是裁军——从大正11年{1922}到昭和2年{1927},当时担任陆相的山梨半造和宇垣一成先后推动三次裁军,山梨陆相进行了2次,宇垣陆相进行了1次,人称山梨军缩和宇垣裁军,而只推行一次裁军的宇垣陆相力度比两次山梨军缩还大,前前后后一共削减了4个师团和大量骑兵联队,虽然也增加了一些机甲兵和航空兵联队,但总体裁军多扩军少。
由于帝国陆军的特殊体制,现役和预备役军官待遇差别天差地别,除非正好碰上学长、老长官或其他亲属关系,否则现役的大佐甚至中佐都能对预备役中将呼来喝去、很不恭敬,这就使得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们对纳入预备役极为恐惧,也使纳入预备役算是一种非常重的惩处,外界老说军队上下袒护,犯点事就只退役,什么处理也没有,殊不知对军官而言,退役已是极为严厉的处分。
从退役再次转为现役不是没有,但非常少,像堀长官、石原总长这样能从半退隐的角色一跃后来成为帝国顶梁柱那可真是绝无仅有!
当了职业军人一辈子,突然退役就会使军人不知道干什么,也没有其他谋生能力,如果再赶上以前当军官时不注重经济维持——将军级的薪水虽然还可以,但与欧美同行比明显偏少,更重要的是,帝**队有传统,上级要为自己看好并准备大力提携的后辈解决一些经济上的困难,这就使得他们也存不下钱来。
像我结婚时,虽然所有花销都是女方承担,但我家里人的打扮和回礼,以及父母亲、弟弟妹妹们的衣服及路费什么的就不能找女方开销了——我毕竟不是入赘,不能开这个口,这里的钱基本都是中村长官为我出,算是他送我的结婚贺礼也不用还。
正因为有这种前辈后辈的提携、帮助关系,所以军队中一旦结成派系是相当牢固的,长官有什么指令交代下来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做,背叛长官改换门庭被人极度看不起,差不多等同于叛国,换而言之,哪怕长官交代的命令是错的,只要遵照他要求完成了,将来你也不会有太大的责任。别看有时候长官脾气上来了对下属拳打脚踢,动辄扇耳光,但真对属下好的时候是当儿子、当弟弟一样宠着的——你会因为父亲偶尔教训你一顿而心怀怨望么?
这种特殊体制造成了日本军队与其他各强**队完全不一样的秉性,特有的上下尊卑、特有的服从于纪律、特有的凝聚力——派系之间凝聚得和兄弟父子一样,不同派系就和陌路一样。所以说如果派系头头被整肃,那剩下的军官只能连根拔起——不是信不过他们,而是没法用也没法指挥。
正因为3次裁军造成了大量的职业军官积压,所以使原本正常的晋升被迫延长。陆军在裁军,海军后来也在裁军,特别是1930年伦敦军备会议以后大裁军,有不少大佐级军官提前退役,相对来说海军富裕点,可以先晋升再退役。但也不可能人人晋升,怎么区别呢?就按照吊床号限定范围:如果吊床号靠前,则让你先晋升少将后再退役,这样面子和退休金都保住了,如果吊床号靠后,就对不起了,直接让你退役,既没面子退休金也少了很多,而且大家都认为公平合理,谁让你当年读书不用功来着?——读书不用功一辈子死在里面爬不起来就是这道理,连退役都能给你分出高下来!
这段时间军队思想是混乱而复杂的,一方面由于技术革命的进步对坦克、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