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导弹的现在与未来(1/2)
ps:时竹从今天起带家人出门拜年并短途逛逛,更新已预先安排好,大约在每天中午11点半左右自动发布,不过因为没法写作每天只有一更,请大家谅解。15号(大年初八当日恢复两更),感谢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祝大家新年好!
“今天听了很多、看了也很多,总体而言我是满意的,除了一点小插曲。”听到这里,知情不知情的人都将眼神都投向多恩伯格,后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好在霍夫曼没有点名批评他的意思,反而主动为他开脱了一番,“试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在发展科学技术道路上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就无法取得最终胜利。我只担心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危害,在座都是德国精英科学家,身上担负着德意志民族的未来,损失任何一个都让我无比痛心,希望你们时刻注意安全,类似于今天这样的事件虽然发生概率不高,却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所以请务必认真对待。”
霍夫曼对待安全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不仅体现在一再强调日常研究与管理过程中注意安全的细节上,还体现在他准备给基地强化一系列防御的措施中,他不想让历史上佩内明德遭遇英美空袭而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况重复发生。在刚才与施佩尔短暂的交流中,他除了要求继续扩大基地范围外,还将兴建大规模的地下防空掩体与生存系统、海滨码头与潜艇洞库,还准备单独设立警戒区并调集高射炮和战斗机部队进驻,并点名这些建筑工程让鲍曼负责,理由是鲍曼过去督办元首官邸和大型指挥部修建颇有心得。
这些新建项目无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霍夫曼看来都是值得的,施佩尔没有多说,只认真负责地记载了下来。
“首先我必须引入导弹这个概念,有没有可靠的制导系统我认为是区别火箭和导弹的本质区别。”霍夫曼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空军正在试验的大型火箭弹、陆军已投入使用的火箭炮同样是发射火箭,但他们的弹道完全不能精确制定,因此是概率武器或者叫面积杀伤武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炮弹,而只有装备各种制导系统,能精确实现点对点打击的火箭才能称得上导弹——后一种是我们需要花更大力气研究的东西。”
台下坐着的都是佩内明德各个项目组的专家,他们的态度很兴奋,但并不认为元首能在学术上讲出什么大道理来,因此给霍夫曼的热烈掌声更多是礼节性的,但霍夫曼并没有认真去分别其中的不同,继续说道:“按照我的想法,导弹按不同的用途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地对空、空对地、地对地等,也可以按照飞行距离的长短划分为短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等,虽然目前飞得最远的a-4火箭也只能飞200公里,但我相信15年后一定能够开发出直接从欧洲打到美洲大陆的洲际导弹;还可以按照飞行方式区分为**与弹道导弹,前者在离地不高的大气层内依据地势飞行,后者需要冲出大气层并进行再入式飞行;按照发射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陆基、空基、海基等,陆基既可以在固定的发射架、发射井内实现,也可以通过大型装载货车或火车进行机动发射,海基既可以从水面舰艇上发射,也可以从水下用潜艇发射……”;
多恩伯格悄悄对布劳恩说:“不是说元首是学绘画出身的么?刚才这番话听了之后我觉得很有道理,体系和架构都十分清晰,里面的导弹世界元首仿佛亲眼见过一样。”
布劳恩微微一笑:“我认为元首对这个世界有着远超于一般人的理解和认识,他刚才讲述的东西我很大程度上会变为现实。”
“今天我想重点谈一下我对防空导弹的理解和要求,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学者们被元首的开场白给镇住了,他们或许明白自己目前所研究的东西是什么,但从来没有人像霍夫曼这样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导弹应该是什么、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对有关防空导弹的具体内涵更感兴趣,纷纷竖起耳朵听下去,“防空导弹第一要求是距离,它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敌人的轰炸机,鉴于英美四发重型轰炸机的威胁,今后导弹的发射高度应该在10公里以上,最好能逐步改进到15公里——因为飞机也会越飞越高;第二是便利程度,今天视察完基地我明白了固体燃料与液体燃料的巨大区别,如果液体燃料必须临时注入且不能长久储存,它们容易错过作战机会,因此更适用于打击固定的地面目标,
而多变、快速的目标应该由采用固体燃料作为动力的导弹进行打击;第三是制导体系,应当充分发展多种形式的引导系统,可以是光电、可以是声音、可以是红外、也可以是无线电近炸,也可以是磁力,总而言之要让导弹在准确对准目标爆炸而不是盲射;第四是威力,威力取决于导弹的弹头与战斗部,直接与体积成正比,我知道科学家们为保证威力希望将导弹制作得越大越好,那样不但可携带更多的炸药也有更多的燃料,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体积带来了部署与发射的笨拙,一方面弹体做得很大影响了发射效率与速度,另一方面影响了弹药与目标的密度比例,我们应该追求合理的杀伤距离,一枚合格的防空导弹我认为有几十公斤的弹药量就足够了;最后是制造成本,我们制造的武器应当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足够低廉,用几枚、几十枚去拼一架轰炸机仍然是合算的才符合要求,那才有持续作战的可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