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秦相(1/3)
“准备的怎么样了?”
就在新版本的五虎正在试图最后一次冲击黄巾本阵的时候,在军阵的某个角落里,一些人正在进行着隐秘的对话。
“回李相,孟贲勐士已经就位,家父也已经暗中掌握了犬子麾下,就等李相一声令下!”应声之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身形雄伟,体态矫健,手执长枪,不是旁人,乃是大秦名将王贲。
此人口中李相自是李斯无疑。
他们几个都是扶苏通过《吕氏春秋》召唤出来的人物,对于张角没有什么忠诚度,这个时候似乎是凑在一起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这一点,从王贲口中也能够略知一二,他老爹王翦也是那种对张角没忠诚度的人,在这个时候却去暗中接掌他儿子王离的部众。
为什么王翦他自己没部众,要去接掌孙子王离的部众呢?
因为王离是最早一批被召唤出来的人了,是和章邯、司马欣等一众人一起出来的,不过,讲道理,王离那么早出来纯粹属于意外情况呢。
因为张角召唤主要是针对的反王那类,王离其实并不在其中。
秦二世派王离与章邯等人率军攻打赵国,把赵歇和张耳围困在鹿城中。当时有人说:“王离,是秦朝名将。如今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刚建立的赵国,一定能取胜。“一个过客说:“不对。据说做将领的世家第三代必定要打败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家杀的人太多,他家的后代就要承受恶的惩罚。如今王离已是王家的第三代将领。“
王离军进攻赵国,一直未果,彭城远离关中,而北方西边并不安定。章邯攻彭城短时间如未攻下,粮食必然吃紧,孤军深入,粮道必为所扰,而王离军继续攻赵,分兵不如合,分则容易被各个击破。而王离放弃赵国一起来攻彭城,后方则为赵国断。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势必全军覆没。而此时有个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
王离军对赵国实行拉拢政策,诈为二世书以招赵将李良。李良因为赵王武臣的姐姐对其无礼,杀掉武臣的姐姐,投靠秦军,击杀武臣。后来为张耳、陈余击败,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这个机会出兵,击败赵军,王离军趁机包围赵王于巨鹿。章邯军扎住其南部,边为王离军护送粮草,边虎视眈眈的守护王离军侧翼,形成夹击之势。
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不久,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楚军前往援救鹿,攻打秦军,俘虏王离,王离的军队投降诸侯军。
在之后巨鹿之战中,秦军被项羽击败,秦军退却。章邯退至棘原驻扎,项羽驻扎在漳水南岸,两军相持,没有交战。
章邯自立为雍王,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长史司马欣,从前做栎阳狱掾,曾对项梁有过恩德;都尉董翳,最初劝说章邯降楚。所以封司马欣为塞王;称王于咸阳以东到黄河一带,建都栎阳;封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建都高奴。
汉元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雍王兵败,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
刘邦久攻废丘不下,至汉二年六月,汉军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
总的来说,王离属于为秦效死的,从理论上来说,并不在张角的召唤范围,之所以出现,纯粹只是正好囊括在了章邯他们的队伍里。
不管怎么说,王离毕竟在章邯他们那堆人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理所当然也是统辖大军的大将之一。
不过,就算是因为被张角召唤出来,附带了先天的忠诚度,但是对于宗族之间的情感还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王翦的能力、名声也远在他这个孙子之上,给王翦让位置也是理所当然的。
“百里左相有什么安排?”李斯点点头,继续询问道。
丞相是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商战国。秦国丞相之设始于秦武王二年,是年设左、右丞相,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国,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后来也被他国采用。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也曾置左右丞相。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秦王嬴政未亲政时,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置丞相昌平君,期间或左右二相并置、或设独相、或称相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制置丞相一人,以李斯为之,秦二世诛李斯后,以赵高为相,因其为阉人而称中丞相。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
这里扶苏虽然没有立国,但是这个制度还是引用了,毕竟人都在这里了,你要掩耳盗铃说左长史、右长史,左司马,右司马也就那么个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