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诛仙后续》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诛仙后续 () >> 【填词技巧】营造意象和练字练意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74365/

【填词技巧】营造意象和练字练意(2/19)

伦就是代表。而且,古风词对于意象的构建要更为严谨,一般来说它更看重这个意象背后的含义,因为它主要靠意象来反映情感或阐述故事,而中国风词就要稍微宽泛些,意象的使用旨在以此为基底,升华内容,这与上述两者的表达方式有一定关系。

同样的意象运用不同,最后的效果差别很大,试以纳兰性德和方文山常用的意象“雨”,做个比较个中意味自行体会,遣词造句差异一目了然。

(一)纳兰性德五大常用意象之“雨”

纳兰性德的词很多以伤感的笔调来写人生的聚散,爱情的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或感叹兴亡。雨,这一自然现象凄楚而缠绵,恰到好处地为纳兰性德营造了一个既真又纯的情感世界,让他的才情和真情在一行行凄婉的文字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因此雨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的感情的一个载体。他词中的雨俯拾皆是,出现了近百次。

在纳兰的词中,“雨”的意象最多的关联到他的爱情生活,他的爱情似乎和雨连接在一起。

“消息半沉浮,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词中对妻子的相思之情跃然而现;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摊破浣溪沙》)一个“葬“字,既哀叹自己的命运,又悲悼妻子的早逝;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用温润秀洁的雨洗遗钿,表达词人希望能够和妻子再结来生缘的愿望。

词人身为御前一品侍卫,曾多次随扈出巡南北,因而他的词也有不少抒发自己扈从的无奈。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离人孤身在外,飘零的寒雨更让他感到无奈和凄凉,这时的雨便成了最好的媒介和载体,承载着词人xiong中的孤寂与落寞。

“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采桑子·雟周声里严关峙》)词人用雨的消逝暗示繁华的不可久恃,抒发了他对兴亡盛衰的伤感。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疏影·芭蕉》)uye梦回,词人听檐上滴雨,辗转难眠,惆怅之情跃然纸上。这首词很自然地刻画了秋来的寂.寞,读来令人心碎。

仕途的艰险、初恋的失意,还有结发妻子的早亡这些人生中的大不幸,使得年纪轻轻的纳兰性德早早地体味到了人生“悲”和“苦”的滋味。这位才情四溢的词人,临窗对雨,将他xiong中一片真挚自然之情都付诸清词小令中。

(二)方文山常用十大意象之“雨”

《夜空的精灵》:雨下在森林

《贝壳沙》:春雨,落下

《眼泪知道》:雨在飘

《对不起》:相爱还有别离像无法被安排的雨

《没有你》:一天空的雨

《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窗外的人行道下过雨

《千年之恋》:大雨就要下

《七里香》: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千里之外》: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两鬓斑白;你从雨中来,诗化了悲哀,我淋shi现在

《心雨》:心里的雨倾盆而下

《菊hua台》: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爱情》:听窗外的雨,它滴滴嗒嗒打在窗口;咖啡湾外面的雨境

《烟味》大雨痛快的粉碎

《梦红楼》:春雨下梨花落

《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一句一伤》:多少雨你才会撑起纸伞

《故事的第一行》:等雨降临,等候含苞待放的爱情

《围城》:那一天春雨纷纷

子窗沿边的雨水

《兰亭序》: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

《葬花笛》:窗外雨洗,极浅极淡的你

《铜锈》:雨初落

《烟花易冷》: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黄浦江深》:雨落小镇,窗棂听风声

《家》:雨在下,家乡竹篱笆

《雨下一整晚》:这城市的小巷雨下一整晚;雨落下,雾茫茫,问天涯在何方

《心疼笔记本》:连分手的雨声都细腻写在笔记本

《狼牙色大地》:倾盆大雨已融化在泥土里

《古越龙山》:秋意寒芦苇长雨轻轻向晚

二、练字练意与造语

(一)、练字练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体“,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我国的六典诗歌,在汉魏以前讲究完整的全篇,虽然也有佳句可摘,有如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炼句“毕竟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卢延让)、“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东坡)等等,则是诗人们自道创作辛苦之辞,而熟悉“推敲“这一炼字的经典式佳话的读者,也不妨去读读元代刘秉忠《藏春集》中的《读遗山诗四首》,其中之

状态提示: 【填词技巧】营造意象和练字练意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