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权力的枷锁(1/1)
>全职无双
向企业放权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好政策也需要好人才才能执行的起来。用旧的任命体制遴选的企业负责人,脱离了旧的监督体制,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只有少数人能真正实现放权的初衷,更多的人则将企业交了学费。
当年联名的55名厂长和经理,十年后再看。企业不说起死回生,甚至还能继续经营的,十不存一。
塑料七厂的窝案原因很简单,就是企业放权之后的监督体制没有跟上。厂里职工开始的时候,也曾经三番五次向轻工局、向主管部门写信反应问题。然而不是信件泥牛入海,就是举报信反而辗转到了何奔的手里,要求他“自查自纠”。
久而久之,何奔和他一伙人,竟然成了塑料七厂的土皇帝。不说不敢,但绝大多数职工已经没有兴趣去反抗他的“统治”了。
说实话,反正企业再怎么糟糕,工人工资是一分钱都不会少。
但这并不代表,工人们心里没有一本账。这颗定时炸弹,终于在最后时刻炸了开来,将何奔和他的一伙人,统统送进了监狱。
他们找来的香江商人,反而非常振奋的表示,希望能够尽快达成收购协议。原因很简单,在处理了何奔这些人之后,塑料七厂产权更加清晰,企业的包袱也清理的一干二净,是真正的优质资产。虽然要重新开工还得再投入一笔钱,但在香江商人看来只是钱的问题反而不大。
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内地的政策风险。至于资金投入,总归是比在香江本地投资要便宜的太多了。
最终,香江商人向轻工局支付了二十万美元的收购资金,轻工局将塑料七厂的生产线补完,又留用了一大批原塑料七厂的技术骨干。
紧赶慢赶,塑料七厂复活重生,改名为班泽塑料厂。班泽塑料厂从中铁建投银行贷了一笔款,从日本引进了一套二手的生产塑料螺丝的关键设备,就此专门生产供应日本的塑料螺丝,随着日本经济泡沫膨胀,工业生产成本剧烈上升,这种小成本、低利润的通用件生意竟然蒸蒸日上。
不过塑料七厂这次事件最大的影响,则是绣城招商引资和国有资产出售模式的确立。绣城市府专门成立了国有资产审核委员会,国有资产变动不再是企业自行为是,而是必须经过绣城国资委的审核。确立了在企业经营中职工大会的作用,超过四分之三职工投票确认,便能罢免企业的负责人。
最后,一项立法议案提交了绣城市人大。关于国有企业破产和对破产企业的处理办法,给绣城所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敲响了警钟。
如果企业最终要落得破产的结果,相应的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职工,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算是对职工大会可能造成福利企业的一种制约。
归根结底,绣城这一系列操作,不说是杜绝了国企变卖中的舞弊可能,也是将原历史上侵吞国资的决堤溃口,变成了偶尔的管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