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战火将燃(2/3)
久,当得到这个机会之后,立刻挥师猛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金国的龙兴之地,纳入自己囊中。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火光冲天,在烈火与刺刀之下,原本居住于此的平民,既非拳民更非军人,却成为了铁蹄之下的无辜冤魂。
而在塘沽码头处,身穿各色军装的士兵,按照自己国家的旗帜集合成队,组成了联军的一个个战斗单位。其数量多寡不等,素质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这支队伍,都是代表着被宣战的国家,来迎接金国的挑战。这支代表各国制裁态度的武装,如同一柄锋利的匕首,已经抵近了,帝国的心脏。
津门城内,却丝毫感受不到大战将来的紧张,整个城市的老百姓,反倒是处在一种喜悦与亢奋交织的情怀当中。
对比前段时间大沽口炮台的惊慌,乃至于守将罗荣仰药自尽的悲伤,此时自上至下,由官至民,都陷入一种空前的喜悦情绪里。究其原因,则是原驻关外的马玉仑带领本部练军五千兵马进驻津门,与武卫前军程功亭共同负责津门防务。
马玉仑部长居关外,与铁勒人长期对峙,又曾在高丽,与扶桑人打过仗。在此时国民心中,凡是能与洋人对阵的,就都是精锐。且与飞虎团的横行霸道不同,练军的军纪虽然不及武卫右军,却远胜于飞虎团这种散兵游勇。两下比较,津门百姓越发觉得,马玉仑部是真正的精锐之师,足以抵挡洋兵。
是以马部到达时间不长,津门市井间就流传出,洋人只怕马玉仑,马玉仑一到,洋人就不敢攻城之类的消息。残存的商人筹措了一笔银两,原本想要逃难躲避兵祸的人,也放弃了这个念头,安心的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只要马玉仑不走,自己就一定是安全的。
总督衙门内,已经被革职的丰禄,依旧在办理公务。接印的章桐不到,他就得继续署理下去。而他心里有数,眼下这个局面,章桐是不可能来接这烫手山芋的,这一关能不能过的去,就只能看自己的命数了。
要想守津门,就得有人有枪。马玉仑、程功亭两部,都是朝廷体制中人,大家以官场规矩对待,倒好说话。反倒是天下第一团的张德成、曹福田以及林黑姑,这些人的性子近于草莽,若是敷衍不周,立刻就要白刃相击,城池不打也要毁了。
是以,他这段日子,反倒是对飞虎团更加恭敬起来,就如同朝廷对于上法场的犯人要赏一顿酒肉一样。对于要死的人,丰禄总归是要客气一些的。
甚至于,他向朝廷保举了曹福田、张德成两人,皆赏给头品顶戴,也是为着借官身以约束,使其能够讲些官场体统,不要无法无天。
这种做法,能有多少作用很难说,但是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城内既有西摩尔的联军,城外又有洋人大军在外,如果这个时候再以官军剿拳,则城池断然难守。作为总督,他并不像普通百姓那样,对马玉仑奉如神明。其只是在关外与铁勒人对峙,并不是战胜铁勒人,至于在高丽,也是败阵的记录。
指望一个败给扶桑的部队,来战胜联军,他还没这么蠢。何况,到现在为止,为津门百姓津津乐道的练军,实际只是在城里安设炮位,修筑炮垒,并没有出城与联军野战的打算。可见,即使是马玉仑自己,也知道绝不是城外洋人大军的对手。
自古以来,死守城垣都是败亡之道,时日一长,粮草耗尽,不战自败。是以这支兵马,并不足以为凭借。现在只希望城破时,飞虎团以数万血肉之躯,可以抵挡一下洋人,消耗其力量,自己,或许还可以把洋人的脚步迟滞住,直拖延到……和谈为止。
他讨好的看着眼前的几位老师父“几位要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准备齐了,不知几时,众位出城去退了洋兵?”
张德成似乎对于城外的局势并不关心,洋人大兵压境,对于他不算什么压力,依旧在那里把玩着手里的鼻烟壶。这东西是王府里流出来的物件。他当初可是连见都见不到,现在也能归自己摆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自从拿到手里,就没一刻离身。
“老制军,急什么。这点洋人才哪到哪,我这做一回法,请一回老神君下界,耗损极大。为这么点洋人,不值当的,总得他们凑多了以后,我使个神通,把他们都灭了,那才得宜。不急,不急,出城的事不急,先把城里的洋鬼子灭了再说。”
“城中商团已经向下官清命,希望与洋人和谈,至少不在城内开战。否则炮火交织,津门城池怕是就要化为焦土,玉石俱焚,百姓也难逃生。”
曹福田道:“制军,议和的事,绝对不成。老佛爷下旨宣战,我们议和,这不成了汉奸?谁该死,谁能活,都是自己的定数,这是应劫,乃是上苍定数,人力不能逆转。老制军就不要为他们担心了,该死的活不了,该活的炮弹打在身上,也会有神灵替他挡住。现在只等时机一到,我们就踏平紫竹林,先除内患,再灭外敌!”
至于什么时候是时机,这是神仙的事,凡人不能问,即便是制军总督,也不例外。直到回了自己的住处,曹福田才搬出个酒坛,与张德成两人对饮起来。
这是一处盐商的居所,主人一家前者逃难到了德州,房子就空了出来,为曹福田占了。而此时,留守在此的,则是丁剑鸣。
在他眼前,放着一坛津门本地出的直沽酿,一盘花生米,外加一盘猪头肉,对面而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