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5章 乌斯季诺夫和费德洛夫到了(1/3)
“对!的确非常的快。”按捺不住激动,捷格加廖夫失礼地插嘴:“领袖同志,请容我说一句。别列科夫的所谓突击步枪,我对他有着怀疑。难道他们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图纸绘制、工厂生产,甚至是安排在靶场实验?即便他们完成了这一切,枪械的质量我实在有所怀疑。”
斯大林顺势补充:“他们研发了两种枪械。捷格加廖夫同志,我实话告诉您,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发来的电报,对别列科夫研发的第二款武器,一种轻型机枪有着高度的评价。您看看这份报告吧!”说着,斯大林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交到面前的三人手中。
这一刻,捷格加廖夫苍老的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着震惊。
此文件出自于西伯利亚军区司令之手,绝非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那个男人虽然只是中将,而今却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征兵任务,苏军现役部队里,有近三分之一就出自于西伯利亚军区,未来,该军区走出的军队会更为庞大。
那个男人也五十多岁了,都是军人出身,他的报告里吹嘘的成分恐怕很小,报告里的绝大部分内容,恐怕就是一种令认不安的事实。
有道是内行看门道,捷格加廖夫看到了几项特别描述与数据。
第一,他们是基于西蒙诺夫设计局研发的所谓中间威力步枪弹,研发出的突击步枪。突击步枪安装可拆卸弹匣,全重仅有六公斤。
第二,别列科夫提出一种枪族的概念,所以针对步枪进行改造,研发出所谓班用轻型机枪,安装载弹量高达75发的弹鼓后,全重仅有九公斤。
第三,两种枪械的核心零部件可以互换。有30发弹匣,50发弹股和75发弹股可供选择,并完全通用。
第四,使用中间威力弹不意味着子弹缺乏威力,竟有靶场实验,子弹依旧能穿透四百米外的一毫米厚薄钢板。而别列科夫声称,激烈枪战几乎都发生在四百米距离内,而二百米左右的作战最为频繁。
如果仅从军区司令的描述来看,这几项核心描述过于让人惊喜,让人难以置信。
三燃恿畏蜃钗敏感,毕竟他的研发成果的轻机枪,正作为苏军的制式轻机枪,装备量数以十万计,如今可是步兵班的火力中坚。可它的弊端捷格加廖夫何尝不明白——太重。
47发的大弹盘,给其装子弹比较麻烦,携带也不怎么方便,不过备弹量确实很高,这对战斗持续性非常关键。
现在呢?如果别列科夫的所谓班用轻机枪的关键性参数真如军区司令所言,自己的成果就可以抛弃掉了。
弹鼓多达75发备弹,可以持续射击三千发,全重仅有九公斤,四百米的距离还能打破薄钢板。
再好好琢磨一下,这些数据的背后还有许多细思恐极的东西!
西蒙诺夫、捷格加廖夫还有托卡列夫,他们三人都在致力于研究自动化的武器。
一款优秀的自动枪械该是怎样的呢?
它应该更轻,减少士兵的负重。精度要高,射速要适当,备弹量要大。材料要结实耐用还便于维护。
这几种需求居然被别列科夫搞出来了?报告文件中还有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描述,突击步枪居然有半自动、全自动两种模式不说,模式的调整由一个外置小扳手控制,扳到最下,就是枪机锁死的保险,扳到最上就是全自动模式。
仅靠一个扳手,就能调控三种模式?如此精巧的射击是如何做到的?!
三人围在一起,灯光的照耀下,他们额头渗出的汗水为斯大林所察觉。
“呵呵,看起来你们也为之震惊。”
这时,捷格加廖夫才缓过神:“是的,斯大林同志。我现在有着怀疑,也充满了期待。真是感谢您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真是太想看看新枪了。”
“对!”西蒙诺夫补充道,“我很想知晓他们的新枪是怎样的神奇设计。”
托卡列夫亦是发言:“即便枪械存在一些瑕疵,他的一些设计结构也有无与伦比的借鉴价值。如果我们获得了他们的设计蓝图,我们能快速研发出更为优良的枪械。”
斯大林满意的点点头,作为一个格鲁吉亚人,如今的他早已经把自己看做是俄国人。苏联即是俄国,一个比沙俄还要强大的俄国,是有着伟大理想的新俄国。那么这样的伟大国家,必须把他国的人才与技术吸收过来,化作自己的力量。现在看来,这几位为了苏联奋斗二十年的专家们,他们有迅速消化掉别列科夫研发成果的能力。
这时候,斯大林也非常庆幸自己是如此的重视这件事,为此不惜着急许多联盟的人才齐聚莫斯科,这番一天前还被伏罗希洛夫批评了一下的举动,如今看来真是正确无比。
长久以来,伏罗希洛夫一直是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在大清洗时的亲密合作加深了这层关系。
不过,伏罗希洛夫从不是斯大林的下属,两人真的“战友关系”,所以,基于一些问题伏罗希洛夫不必看斯大林脸色行事。
伏罗希洛夫本质上是一位赳赳武夫,这类人说话办事总是非常直率的。
战争爆发前,关于军械生产的一些列会议上已经制定了军队全面换装半自动步枪的计划,并开始落实。
结果,计划刚开始落实战争就爆发了。
关于这一问题上,伏罗希洛夫的态度一度表现得有些异见,不过因为是和平时期,他没必要太关心这件事。
然而战争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