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好戏(1/2)
王焕连夜赶往曲江,而后杳无音信。
石聆虽然挂心,但也知道王焕不会做没把握的事,不过她想到了开始,却没有想到结局——三日后,曲江传回的消息再一次震惊朝野。
王焕奉命去曲江调查申屠二皇子遇刺一事,却在拓国使团中发现了另外的线索。
拓国使团离京时,景仁帝以厚礼相赠,约有五车,均是明珠朝特产的布匹绸缎,陶瓷摆件,以及一些奇珍药品。而等王焕到达驿馆时,却查出使团装载财务的车从五辆变成了八辆,而在多出的三辆车上,则被搜出了尚未拆箱的赈灾官银!
国库中的银两都有特别的烙印,与市面流通的银锭大有不同。这些装载官银的箱子被分散藏于各辆货车之内,若非检查的人仔细,大概也只当是拓国使团沿途采购的货品。
人赃俱获,这一次震怒的人变成了景仁帝。
林相当即进言,请求朝廷再派人手彻查此事,官银在明珠朝境内消失,怎会无缘无故地混到拓国车队内?如果这些钱就此被他们运回拓国,融毁再造,明珠岂非白白陪了银子?最怕的还是,申屠威在明珠人生地不熟,哪来这通天的本事,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内鬼。林相断言,朝中必有人与拓国人里应外合,从中作梗!沈国公指责林相危言耸听,却也并没有反对调查此事——只是状似无意地举荐了一位己方的官员前往曲江。
官银寻回,虽是喜事,但拓国和明珠的关系也因为申屠威一事彻底紧绷起来。此事究竟如何,还需要深入调查,可是偏偏当事人申屠威重伤后居然陷入昏迷,全无清醒迹象。
因为此事干系重大,使团自然也别想走了。那边拓国皇室还在等着明珠的解释,明珠朝却把这件事痛痛快快地打在了拓国皇室脸上。申屠威涉嫌盗取明珠朝赈灾官银,这可不是小案子,这是国际性质的问题。
加上申屠威如今昏迷不醒,景仁帝命王焕一路护送申屠威回京,务必保证申屠威的安全。王焕领旨,十日后,车队方才慢悠悠地回到京城。只是这一次,再不是夹道相迎的盛景,百姓对于这些异国来客的眼神也变了,甚至还有经历过曲江灾情的百姓向使团的人丢菜叶。
曲江上万民众因一场洪水陷入水深火热,灾银是救命钱,却被这些外来的狼子攥入手中,若非石大姑娘挺身献策,设计了“功德券”募资,曲江上万条性命几乎朝不保夕,百姓对这些拓国人简直狠得咬牙切齿。
最终,申屠威被收押刑部,特殊看管。名为收押,但申屠威到底是一国皇子,一应用度并无缩减,并有太医每日问诊,又以珍贵药材为申屠威吊命。出了这样的事,申屠皇室也无话可说,明珠一方承诺会调查申屠威遇刺一事,但同时也表示,若申屠威真与官印失窃一案有关,那么国有国法,法当然是明珠的法。
这一切,都只能等申屠威醒来后才能分晓。
与此同时,另一件事也让朝局紧绷起来。
景仁帝病了。
自曲江灾情之后,景仁帝操劳过度,身体每况日下,许多皇帝从前不当回事的小毛病此刻都如雪上加霜,压得这位年迈的皇帝起不来身。此番拓国使团来朝,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皇帝大喜大忧之下,终于病倒。景仁帝年迈,身体不比当年,太医再三嘱咐只可静养,不可操劳,否则有性命之忧。可如今朝廷局势瞬息万变,沈国公与林相两不相让,靺鞨人虎视眈眈,拓国居心叵测,内忧外患,景仁帝实在无心修养。
最后,在朝臣的劝慰下,景仁帝只得缩短了每日的理政时间,将一些小事分给太子处理。众人皆认为,景仁帝称病,太子监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出乎意料的,皇帝一直没有下这一道诏书。甚至在政事上,如官银和申屠威这件事,自始至终,景仁帝都没有要交给太子处理的事,倒是单独召唤了林相和安阳郡王两次。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子的心情并不是很好,而景仁帝对于太子,似乎也并不如传闻中那样信任。可是明珠朝如今只剩这一位正当年的皇子,剩下的不是早夭,便是体弱,还有的就是没断奶的娃娃,再有……就是公主了!
所以,不管皇帝愿不愿意,不管沈家有多么全是滔天,对于褚位的传承,子息单薄的景仁帝没有太多选择。
所以尽管朝局诡测,大部分人还是相信,这天下早晚是太子的,这朝廷早晚是沈家的。
果然,没过多久,似乎就连景仁帝也对此屈服了,在朝臣的压力下,景仁帝终于称病不再上朝,并下诏太子监国。
听闻太子接过那一纸明黄的诏书,痛哭流涕,再三表示自己无能,无法替景仁帝分忧,国不可一日无君,他愿鞠躬尽瘁,但这监国一职愧不敢当;不过半日景仁帝又下了一封诏书,还是上次的事,只不过这次言辞犀利许多,大意就是朕叫你做你就做,不许再推辞了。太子这才状似感动地接过诏书。
听到这里,石聆不由失笑。
这宫里,还真是一出好戏。
有的人爱演,也有的人爱看。
大约是太子高兴昏了头,皇后也终于如常所愿。沈郡主离去之后,再没有人找石聆的麻烦。石聆每日看着这宫里的好戏上演,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只觉得自己还是该早日抽身。
官场终究不是她该在的地方,她如今地位太过超然,官品虽不高,却是景仁帝眼中的红人,是众人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