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夏景玉(2/3)
。送走陈青后,刘魏之摇头兴叹“可惜这等有识之士,若是出仕必是朝廷之福!可惜,可惜了……”
惜才的刘魏之正欲跨进大门,就见远远行来一辆马车,头前三匹大马被疾落的鞭子催促狂奔,临近府衙才人立而起,堪堪停在刘魏之身侧。
敢于在省城纵马狂奔之人,除了京里权贵,刘魏之不做他想,待看清车辕上的青花标记,咱们的刘大人立马拉长个脸,恭恭敬敬的跪地俯首称臣。
马车刚一停稳,车内就跨出一只白底青靴的大脚丫子。
“人呢?”懒洋洋的语气配上稍显凌乱的发髻,普一露面就惹人生厌的家伙不是别人,正是刘魏之避之唯恐不及的王爷——夏景玉。
作为当朝皇帝的亲叔叔,已逝先帝的小儿子,景王那真是太后跟前的眼珠子,侄子面前的大红人。比皇帝还小五岁的小叔叔,当真是一降生就受尽后宫宠爱,外加一干侄子、侄女的爱护。
嚣张跋扈、颐指气使,这些通通都是与生俱来的权利。可景王偏偏不恃宠而骄,非要学什么前朝贤臣,不仅入朝参政,还亲下边关驻守江山。
若要以为这位景王是位礼贤下士,深谋远虑的睿臣,那你就错了。景王万般皆好,私下也没什么不良嗜好,可唯独一点招人恨,那就是——专门喜欢欺负老实人!
奸诈狡猾之辈通通入不得眼,偏爱寻那些老顽固,小古板的麻烦。朝野内凡是谨守教条礼仪之辈,皆被这景王气的捶胸顿足,吹胡子瞪眼。
奈何咱这位王爷辈分高,不仅歪理邪说一大堆,还得皇帝太后庇护,往往闹到御前,最终也无非是安抚几句便被驳回。
讲又讲不过,打又打不得,这无赖一般的景王当真是让朝中大臣气恼不已,皇帝三天两头接到弹劾奏折也是万分头疼,奈何这位小叔真是让人拿他没辙,即无心朝野又不肯乖乖养在府中,太后也舍不得他搬去封地,不得已只能圈养在京城四下作乱。
景王三天两头跑到辅政大臣家中做客,惹的几名老人家称病罢朝屡见不鲜。要不是碍于景王一心为国,只凭他高调革新国策之举,就能引来数名学士联名弹劾。
刘魏之作为青壮派的顽固之首,少不得要被景王修理,不是笑他言辞呆板就是请奏之事毫无新意。
更可气的是这人举着他奏请的折子看了没两眼,就哈气连天的随手丢回命人重写,还斥责什么言辞枯燥缺乏修饰,看着犯困还累眼。
天知道他措辞严谨,连恩师都挑不出错处,怎到了景王跟前就成了入不得眼的陈年滥调?
气急之下,罔顾恩师耳提面命与景王大辩半个时辰……好家伙,这家伙双眼晶亮的越辩越勇,隐隐将在朝堂上舌辩群儒的劲头全用在他身上!
刘魏之辩驳的口干舌燥,却见那家伙美滋滋的端着茶水润喉,再接再厉的将他的人生信条贬低的一无是处,只这悠闲姿态就气的他不轻!
铩羽而归的刘魏之回家反思了整整一夜,第二日醒来不等避人,就被登门拜访的景王堵在家中。
不仅蹭吃蹭喝,还蹭聊,天南海北想到哪聊到哪,连早朝都随意吩咐一声就可以不去,只为和刘魏之继昨日话题深入探讨。
难怪恩师言明朝野上下唯一人不可招惹,得罪了宰相都好过被景王惦记。
刘魏之深深悔恨自己的不明智,景王那可是武将出身,自己一个书生作何非要跟他探讨些说不通的道理?
没听过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吗?被景王硬拖住脚步聊了个通宵,好悬没崩溃的刘魏之不得已放下身段,恳请景王回府,第二日便称病不出拒人于门外。
景王没能辩倒刘魏之,自是不肯罢休,若非恩师奏请让他出任监察御史一职,怕是这会儿仍不得脱身。
可好端端的,景王不在京城呆着,跑这灾区作甚?刘魏之回忆完毕,深深为自己未来的日子堪忧。
恭敬的迎了人入堂,刘魏之规规矩矩的立在下首,直至景王喝干一壶茶水才幽幽问安“景王一路辛苦,有什么需要下官效劳的只管吩咐,只吃食方面不好比照着京里的来,靖州正闹旱灾,怕是没什么珍馐可供景王品尝”
景王端正身子,斜眼瞟他一记,凉凉的斥道“本王岂会不知靖州大旱?此次前来正是为国分忧。一别数月不见,你仍是这般无用,靖州数万百姓得你庇佑,真不知是福是祸!”
一番训诫,听的刘魏之脸色煞白,内心惭愧有加。可他并非无所事事的安居高位,每日都有尽心尽力的打理一州事务,怎就成了无用的家伙?
“本王自请下派,就是见不得百姓受苦,此次特请太后恩准,选了靖州做为封地。你作为靖州知州,当履行职责协助本王治理,若敢玩忽职守,也不必奏请朝廷,直接革职查办便是”景王重重放下茶盏,对这毫无建树的庸官连唬带吓。
“哈?”刘魏之语带惊讶的倒吸口气,他没听错吧,圣上竟封了靖州作为景王的封地?眼见景王脸色不愉,不敢多言,赶忙低头认错。
“下官知错,定不负王爷厚望”刘魏之跪地叩首,心下早已愤愤不平,勉力绷紧面皮认下失职之罪。
“哼~本王的行囊于三日后方到,这几日便安居在此,一应用具也不用费心置办,全部从简即可”景王捋顺发丝,心情大好的揪着人就往后院走。
刘魏之陪侍在侧,被迫将府衙的犄角旮旯步量一遍。
这难伺候的王爷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