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乱世扬明》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乱世扬明 () >> 第九百六十一章 富可敌国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83587/

第九百六十一章 富可敌国(1/2)

见识过临高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后,一行人继续前行。

毕竟常年在皇宫里打转,方正化很少长距离步行,走了一会以后腿脚有些酸痛,忍不住伸手锤了锤腿。刘全看在眼里,朝身边的人吩咐了几句,过了一会,“叮铃铃”的铃铛声响起,一辆没有乘客的有轨马车停在了他们面前。

“公公,若是走累了,上车坐坐吧。”刘全指了指有轨马车,介绍道,“这种马车是在平地上跑的,稳当得很,一点也不颠簸。”

方正化好奇地打量了一番马车,除了轮子是架在两道铁轨之上,车厢也比普通的马车长了很多,轮子多了一对,另外也看不出多少异常。等他进去后,才发现别有洞天,长长的车厢异常宽敞,桌椅都有,桌子上甚至还摆放了茶水点心,看起来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房间。

他啧啧称奇:“听说万历爷那时候,张太岳的轿子是32人抬,里面卧房、厨房、茅厕一应俱全,还有两名小厮伺候,听的咱家羡慕不已,想必这马车也和他的差不多了吧?”

刘全笑道:“小人见识少,张首辅的轿子是什么样不知道,但是在临高,制作这样规模的马车并不难,也不需要几十人来抬,一匹马不够,加一匹马便是。”

临高的有轨马车技术逐渐成熟,从最开始实验性质的几辆马车增加到了二十几辆,铁轨的长度也从几里的总长度慢慢增加到十几里,把码头和城区的交通时间缩短了一大半,构建了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原本从博辅码头到临高主城区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乘坐有轨马车只需要半小时。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作用,在林伟业的建议下,夏天南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所,人员编制暂时挂靠在“临高技术研究院”的名下,由专人负责马车、铁轨的维护、保养,并调度整个铁轨路线的运行,保证不同时段的马车不会出现“撞车”的窘迫——虽然以马车的速度,即使撞上了也不会发生重大事故,但也会让整套系统陷入停滞甚至瘫痪。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有轨马车已经成了博辅与临高城区之间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虽然和真正的铁路无法相提并论,但总算是正儿八经的轨道交通系统了,在装载量、运行速度和平稳性上把本时空传统的交通工具甩出了十几条街。随着百姓对这种新玩意的适应,还发展出了不同的衍生车型,有客运型,也有货运型,前者运人,后者专门运货——海运回来的货物、商品用有轨马车运回城区,效率比肩挑手提要高得太多——甚至为了满足高层出行的需要,还出现了vip车型,拆掉了部分座椅,打造出一个明朝版的“豪华”房车,也就是方正化看到的这种。

方正化虽然贵为司礼监随堂太监,放在整个大明政治地位也不低,好歹也是紫禁城中央办公厅的重要人物了,但终究是个宦官身份,又是在天子身边——这位爷的龙袍都是打补丁的,你在他眼皮底下挥霍享受不是找死吗——就算捞了一些银子,可是起居哪敢触碰奢靡逾制的红线,所以日子过得算是比较朴素了。现在看到这种能和传说中的32人抬大轿相媲美的玩意,方正化心里自然是跃跃欲试,很想坐一坐,过过瘾,但是又有些忌惮。

他纠结地问:“本朝乘坐肩舆、软轿、八抬大轿,都有定制,咱家坐这样的马车,会不会逾制?”

刘全嘿嘿一笑,回答:“朝廷规定的是轿子,可不是马车,再说了,公公将来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宫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何来逾制一说?再说公公身边的随行人员都被我支开了,这天高皇帝远的,你不说我不说,谁又知道呢?”

方正化见对方安排得妥妥帖帖,放下心来,踏上了马车,刘全跟着上了车。

马车缓缓启动,果然如刘全所说,这车极为稳当,比起出京时乘坐的马车强上百倍。方正化是个阉人,从京城到天津出海,一路上马车颠簸,吃了不少苦头,是身体正常的男子所无法体会的,所以对于这样的舒适感格外受用。

没过多久,马车到达了“终点站”博辅码头。方正化掀开窗口的布帘往外望去,港口船帆蔽日,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他忍不住问:“咱家有个疑惑,下船时便想问,只是找不到人解答:这些五湖四海的海商齐聚临高,据说是来交银子,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另外,朝廷在运河沿途设立钞关,那是因为运河是船舶必经之路,可大海茫茫,不可能设卡阻挡,你们又怎么让这些海商乖乖地来临高呢?”

刘全咳嗽几声,解释道:“公公,其实临高设立了一个税关,用意和朝廷的钞关是一样的,就是对往来船舶征收货税。至于海商为什么乖乖地来临高缴税嘛,其实也简单:琼海军水师纵横四海无敌手,海上是咱们的天下,谁敢不缴税,几炮下去就搞定,连船带货全部没收,让他们血本无归。这样一来,谁敢逃税?”

方正化瞪大了眼睛,这种法子简单粗暴,毫无顾忌,可见琼海军在海上比陆上更肆无忌惮。作为盟友,他也没有提出私自设卡收税的“非法性”,而是对收税的效果更感兴趣。

“那么,这样收税到底岁入几何?朝廷的几大钞关岁入也算不少了,从成华年间十几万两白银,到天启年间五十余万两,总数一直在增加,海商比内河的商贾更阔绰,只怕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吧?”

刘全有些欲言又止,吞吞吐

状态提示: 第九百六十一章 富可敌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